揭秘:重达300吨的九龙壁如何运到故宫?( 二 )


着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李约瑟曾指出 , 古代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西方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体系 , 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是一种经验体系 , 难以称之为科学 。然而 , 当我们伫立凝望故宫 , 当学者们用现代科技手段重新审视故宫的兴建技术时 , 不禁为我们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李疆也评价说:“明代的巨石运输方式说明 , 当时人们对低速重载的润滑研究达到了很高水平 。紫禁城的兴建与郑和七下西洋都发生在15世纪前期 , 巨石运输的例子说明当时的陆地运输技术并不比航海技术逊色 。”
网络配图
从理论上来说 , 由于冰面比木质表面更加坚固和平滑 , 故宫兴建者采用制造人工冰道 , 使作为巨石垫板的木板与冰面接触(而非古埃及以木板铺路 , 实现木板与木板的接触) , 大大减小了摩擦力 。李疆等人根据古籍记载和合理推算 , 从现代实验的角度 , 估测以同样的方式运输123吨的巨石大致需要工匠数为300人以下 , 因此可以推测运输300吨的巨石的人数不可能超出太多 。然后 , 他们推算了以木板为轨道拖运123吨巨石所需的人数为354人 , 虽接近预期人数 , 但明显在运输300吨以上的九龙壁时很可能失败 。进而可以推论 , 当时最为可行的方法是铺设冰道 , 在冰道上拖动巨石 。这种便利方法与北京的气候环境有关 , 与长期处于热带的埃及相比 , 北京拥有使用冰的天然优势——寒冷的冬天 。古籍记载 , 运送巨石的时间是在冬至前后 , 在15、16世纪时北京1月的平均气温是在零下3.7摄氏度(上下0.5度) , 虽然没有天然的河流为运输提供冰道 , 但人们在运输过程中每半公里就会凿坑取水以保证冰道的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