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纪晓岚与和珅罕为人知的私人关系

很多人对清朝名臣纪晓岚的了解,都是来自于电视剧《铁嘴铜牙》,因为这部剧中纪晓岗代表忠臣和臣贪和珅的斗争,真是精彩了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却和剧情干好相反 。
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 。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 。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 。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 。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 。
网络配图
电视剧中的纪晓岚由张国立饰演,和珅由王刚饰演,但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其貌不扬,高度近视,而和珅却是一代美男子 。据史记载,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两人政见不同,也常常在诗文中互相讥讽,但在政坛,无有很多交锋 。这与今日电视剧情节大相迥异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纪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誉为“神童”,21岁中秀才,24岁考中解元,31岁以二甲第四名进士入仕,先在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在乾隆时恩宠倍加,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三年中披星戴月编书,终于编成经、史、子、集四部,纪晓岚还亲自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是一部研究中国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纪晓岚也由内阁学士升迁礼部尚书 。他一生中五次出掌都察院 。纪晓岚80岁时,还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 。纪晓岚82岁卒于嘉庆十年,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
“敏”而“达”,也可以说是对纪晓岚的评价 。所谓“敏”,即指他刻苦好学,博学强记,年轻时喻为“河间才子”,才名与袁枚同,时有“北纪南袁” 之称 。但他一生只留下一部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 。
网络配图
原因是纪晓岚中年时把大量精力花在编纂《四库全书》上,自己著述少了 。《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文风质朴淡雅,不少篇章揭示社会矛盾,敢于抨击时弊,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鲁迅誉之:“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纪晓岚生前被推为清代学界领袖、文坛泰斗,此言非虚也 。
明代才子解缙是《永乐大典》的总纂官,论才情可与纪晓岚匹敌,但他43岁惨死于囹圄;而纪晓岚却因《四库全书》而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此中原因当然与解、纪两人面对的皇帝有关 。永乐帝朱棣能力强而生性多疑暴戾,视文人性命如草芥;乾隆帝则是一位善于执政而又雅爱文学的天子,他很赏识有才气的文人,对文人的言论也较宽容,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与纪晓岚的个人性格有关 。嘉庆皇帝赞誉纪晓岚,一是“敏”,二是“达”,解缙却“敏”而不“达”,古代许多有才气的文人未能终善一生,就是不“达” 。
所谓“达”,一为通晓,即通情达理;二为达观,即随遇而安,对不如意的事能看得开 。综观纪晓岚一生,因他敢于直言,也曾引起同僚嫉妒,皇帝不快,和珅曾几次难为纪晓岚,幸亏纪晓岚才思敏捷,每次都以巧言化险为夷,而与乾隆相处,也“伴君如伴虎” 。
网络配图
一次,纪晓岚与同僚在书馆中读书,因天奇热无比,他便脱掉上衣,赤膊翻书,不料乾隆突然驾到,纪晓岚来不及穿衣,赶紧脖子一缩,藏到书桌底下,乾隆早已看到,故意与他人谈笑风生,纪晓岚在桌子下大汗淋漓,实在熬不住,他本来是高度近视,便探头问:“老头子走了吗?”话音刚落,才知乾隆正坐在他眼前,乾隆怒而责问,纪晓岚从容答道:“老乃长寿之意,头乃万物之首,子乃圣人之称,孔子、孟子皆有子,故万岁乃‘老头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