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国成英国盟友:俨然同志加兄弟

英吉利扶持大清国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 , 俄罗斯除了加紧向中国东北扩张之外 , 还积极谋求进入日本 , 因此与美国展开了一场竞赛:看谁首先打开日本的大门 。最终美国赢得了这场竞赛 , 而美俄之间也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 甚至还深化了源自美国独立战争的深厚友谊 。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 , 交战各方都对美国的中立相当尊重 , 美国人因此而给予被封锁的俄罗斯以极大的实际支援 。俄罗斯则对美国人在太平洋上的扩张予以承认与支持 , 并协助美国人进入了黑龙江流域 。在随后的美国内战中 , 俄罗斯继续支持美国联邦政府 。
主导这一时期美国外交的 , 是国务卿西华德 。他所倡导的“太平洋商业帝国”计划 , 成为此后100多年美国亚太外交的基石 。西华德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提出 , 美国的竞争对手不在别处 , 而“在东方那些大陆和海洋上” 。“太平洋和它的海岸岛屿以及海外的广大土地” , 正是“这个世界更伟大未来的主要舞台” 。西华德坚信 , “政治霸权随着商业优势而来” , “太平洋上的贸易和商业就是世界的贸易和商业” , 因此 , 美国只有占领亚洲市场 , 才能“比迄今为止的任何国家都更加伟大” , 而“战舰决不是能被派往国外的最成功的使节” , 美国应当通过商业扩张来进军太平洋和远东地区 。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之下 , 西华德实行了一连串基于实用主义的举措 , 而丝毫不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 。早在1853年佩里率领美国舰队打开日本大门的时候 , 西华德就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 他在回答参议院的质询时 , 慷慨激昂地提出:“应该质询的 , 不是为什么要派遣远征军 , 而是为什么迟至现在才开始派遣远征军 。”
西华德为他心目中的“美利坚帝国”贡献最大的一件事 , 就是在1867年 , 成功地以720万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9500万美元)从俄罗斯手中收购了152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 , 相当于每英亩2美分 。阿拉斯加并入美国版图 , 使美国在太平洋获得和英国在大西洋一样完整的商业和海上霸权 。西华德自己认为这是“向亚洲伸出了一只友谊之手” , 美国与中日两国成了相距咫尺的邻居 。
在同一时期 , 西华德还主导美国获得了中途岛 , 从丹麦手里买下了西印度群岛 , 并积极进军夏威夷 , 矛头直指西班牙控制的菲律宾(最终通过美西战争获得对菲律宾的控制) , 而在家门口则从哥伦比亚手中获得建造巴拿马运河的权利 , 将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捷径控制在自己手里 。
在这一连串开创了美利坚帝国万世基业的行动中 , 美国都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 。对于美俄关系 , 西华德在1861年致信美国驻俄公使时指出:“美国和俄国将一直以好朋友相处, 直到两国沿着相反的方向绕地球环行半圈后,在某一地区聚首为止 。这个聚首的地区便是文明最先出现的地方(指中国) 。这一古老文明在经过长期的考验后, 现在变得萎靡不振和束手无策” 。近一个世纪之后 , 历史应验了西华德的预言 。
克里米亚战争远东战场 。途中两个暗影区域 , 分别是俄军成功逃脱英法联军围剿的地方 。
作为世界第一霸权的英国 , 虽然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 , 成功地堵住了俄国人在近东南下的通道 , 但随着欧洲建立了新的均势 , 英国人开始不再热心参与欧洲事务 , 而是更多地投身于殖民地的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