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逝去是满满的遗憾,天才画家王希孟为何忽然离世而无记载

说王希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仅凭一幅作品,即《千里江山图》便红遍大江南北,穿透整个中国绘画史,他来得那么突然,走得那么蹊跷,除了中国绘画史绝不能绕开的一幅画,还是众人公认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绝不能漏掉的一幅,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画得一气呵成,将青绿山水之山川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用18岁的少年才气征服了一代一代的艺术爱好者,而他,一个掷地有声的作品,与他鲜少记载的出生,与他扑朔迷离的死亡,因此,天才早逝,难寻其迹而留给后世满满的遗憾和大大赞叹 。
【天才的逝去是满满的遗憾,天才画家王希孟为何忽然离世而无记载】天才的逝去是满满的遗憾 。
天才的绝笔处处回响 。
都说他是宋徽宗赵佶亲手指点过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宋徽宗不光是喜欢书画,还是中国书画史上一流的画家,爱艺术不爱江山,他认为王希孟“其性可教”,于是亲自指点笔墨技法,来自于蔡京记载“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八日赐 。王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后来他用半年的时间绘制《千里江山图》,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连绵起伏的山势,浩渺的江河湖水,人物、树木,无不精细到绝妙,“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 。”那是怎样安静的内心才能画出如此“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画面?一个18岁的天才将宋代绘画的工整和精细发挥到极致,将万里江山以“不动”制万千变化于笔端,以青绿相间于赭石,将青和绿调和得明艳又不浮夸,画面似乎是写实的,将想象里的最好的江山描绘得如同真实,又是遥不可及的真实 。
王希孟的世界里,一定有着无限辽阔的雄伟之图,这难以想象是18岁偏偏一少年笔下的画面,更像历经了人间无数的豁达之人的平静画面,哦,不,或许是一个天才的世界里只有这样纯净的画面,因为他没有经历,没有被污染,没有变得世俗,没有一点儿的嚣气,天真的艺术家才是世间最难得的 。
可是如此一个奇才,缘何史料之寥寥不可察?缘何忽然离世而无记载?
他的死,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王希孟身体过于羸弱,因病离世;二是其后上呈《千里饿殍图》惹怒了徽宗,便将其赐死 。清代《北宋名画臻录》言:“王希孟,北宋徽宗人,少时有异相,生时有瑞鹤东来,众人皆言有大贵 。聪颖博学,善诗文,通音律,工书画,犹善剑术 。十岁被召至宫中待驾,徽宗亲授画技,曰‘其性可教’ 。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 。工山水,作品罕见 。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图》,上大悦,此时年仅十八 。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 。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 。上怒,遂赐死 。死时年不足二十 。时下谕赐死王希孟,希孟恳求见《千里江山图》,上允 。当夜,不见所踪 。上甚惊疑之,遂锁此图与铁牢,不得见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踪,可叹世人不得而知也 。”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绘画史上,有不少人因画功了得而使统治者龙颜大悦,升官发财,但亦有很多不得统治者的心,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自古皇帝歌颂褒奖而恨针砭,我们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千里饿殍图》,有,那又是何等一个惨烈?王希孟的静好岁月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思考?一夜之间难寻其踪,究竟是谁主宰了他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