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追星族白居易粉丝浑身刺满白居易诗

现在称追星族为fans , 来自拉丁文fanatics , 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 。台湾作家余光中说 , fans译成“粉丝”很贴切 , 因为“丝”体现了群体性 。同样是仰慕 , “知音”只能是少数 , 而“粉丝”必须是多数 。
据考证 , 追星族的闪亮登场可追溯到唐朝 。
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了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 , 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 , 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 。历时半年 , 跋涉三千里 , 终于在扬州风尘仆仆地追上了李白 。
网络配图
杜甫也有追星族 , 其中包括重量级诗人张籍 。张籍相当单纯地相信“吃什么补什么” , 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 , 加入膏蜜 , 像喝补药一样 , 每顿必饮 , 并且发下誓言:“喝下他的诗啊 , 让我的肝肠从此改换!”
在名家辈出的盛唐诗坛 ,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闻名 。他曾被贬谪到龙标(今湖南黔阳) , 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 跟随的老仆人需沿路捡拾落叶枯枝当柴烧 。但他诗名满天下 , 经常有人在路边跪拜 , 向他求诗 。
和王昌龄一样 , 贾岛也是位苦命诗人 。但他身后不乏众多追慕者 , 其中一位是晚唐诗人李洞 。李洞“酷慕贾岛” , 他的头巾上佩戴着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 , 他的手中持有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 。每听说有人喜欢贾岛 , 他必亲手抄录贾岛的诗相赠 , 还叮咛再三:“此无异佛经 , 归焚香拜之 。”
以上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 。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 , 狂热迷恋白居易的诗歌 , “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诗 , 凡三十余处” , 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 , 且配了图画 , 图文并茂 。如此体无完肤的疯狂 , 被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 , “若人问之 , 悉能反手指其去处 , 沾沾自喜” 。
不过 , 当时连唐宜宗都写诗赞白居易 , 诗日:童子解吟长恨歌 , 胡儿能唱琵琶篇 。自居易的《长恨歌》还流传到日本 , 受到上自天皇下至平民的喜爱 。
网络配图
广泛的崇拜并没有使白居易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 , 说起来 , 他是李商隐的“粉丝” 。《唐才子传》记载 , 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 , 很喜欢李商隐的诗文 , 他常说:“我死之后 , 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白居易仙逝后不过几年 , 李商隐果然得了一个儿子 , 他也不客气 , 干脆把这个儿子取名叫“白老” 。可惜此儿智商不高 , 长大之后更无半点诗情 。温庭筠就跟这个愚钝的小子开玩笑:“让你做白居易的后身 , 不是辱没了他吗?”
若说白居易是唐人心目中的文学偶像 , 那么苏东坡无疑是宋朝的著名品牌 。苏东坡的诗文影响之大 , 以至于他的生活情趣都被人视为经典加以模仿 。例如与他相关的几道美食 , “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一直流传至今;他曾在具有制壶传统的江苏宜兴小住 , 随即便出现了流行全国的“东坡壶”;甚至他所戴的那种高筒短檐帽 , 都被士大夫争相效仿 , 称为“子瞻帽” 。总之 , 凡是与之相关的东西:一封信、一支笔、一块砚或者一把扇子都会变成众人收藏、争购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