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的8大武状元最年轻的年仅9岁!

科举制选状元肇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
众所周知,武状元是中国古代武科举中的佼佼者 。在我国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跳龙门” 。李白曾说过:“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而通过殿试作为全国第一的武状元则被世人叫作“独占鳌头” 。中国武状元有历史记载的共293人 。具体分布为:唐41人 宋74人 金1人 明57人 大西(张献忠政权)1人 清109人 太平天国2人 。这里列出8位最为有特点的8位:
01、郭子仪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8大武状元最年轻的年仅9岁!】历代武状元知名度较高的则甚少,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因其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得以苟延残喘 。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乱世的浑浊和污秽 。他以绝世才华、满腹韬略扭转乾坤 。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称为“尚父”的郭子仪 。
郭子仪,华州(今陕西华县)人 。他智勇双全,文韬武略,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 。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20余年,对巩固唐王朝居功至伟 。
02、马全 。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

03、许泰
明朝江都人,许宁之子,袭职羽林前卫指挥使 。弘治十七年(1504年)武状元,以副总兵协守宣府,封为安边伯 。帝封义子,赐国姓(朱) 。曾参与平定刘六刘七起义 。王守仁平定辰豪之乱时,许泰为夺功劳,在南昌大肆滥捕、诬陷、刑虐士民为宁王逆党,祸害更甚於辰豪之乱 。又因为嫉妒王守仁对其万般排挤,并逮捉窘辱伍文定 。明世宗即位后,朝廷大臣对许泰交相弹核,伍文定亦上奏世宗许泰嫉妒王守仁功劳,及在南昌诬陷刑虐士民的罪状,世宗遂将许泰下狱,论死,后减罪改判流放充军戍边,死於戍所 。
04、员半千
半千父早亡,由伯父抚养,自幼熟通经史,客居晋州(今山西临汾)时,被举为童子 。唐咸亨年间(670~674年)初,连中八科制举,授武陟县尉 。逢连年旱灾,他建议县令赈济饥民,不从 。后趁县令外出之机,开仓放粮,百姓得以稍免饥馁 。但此事却惹怒了怀州刺史郭齐宗,将其下狱 。后河北道存抚使薛元超巡察至此,被无罪释放 。不久,应岳牧科制举,在武成殿应对兵书天阵、地阵、人阵之说,博得高宗李治赞赏,对策擢为上策 。后历任华原、武功县尉 。垂拱年间(685~688年),任左卫胄曹参军,充宣慰吐蕃使 。辞行时,武后(则天)慕其才学,留他在朝中,以备顾问,旋即入?供奉 。证圣元年(695年),为左卫长史、弘文馆直学士,与着作佐郎路敬淳分日待制显福门下 。撰《明堂新礼》3卷,则天封禅中岳(嵩山)时,又撰《封禅四坛碑》12首,皆献于则天,前后受赐绢帛千余匹 。长安年间(701~704年),累迁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 。因古无控鹤之职,当时任此职者又皆轻薄少年,半千不屑与之为伍,遂上疏请罢此职,因此违则天旨意,左迁水部郎中,预修《三教珠英》 。不久为棣州刺史,复入朝为弘文馆学士 。又受宠臣武三思(则天侄)等嫉忌,出为濠、蕲二州刺史 。在州不专任胥吏,注重教化 。睿宗即位(710年)后,征拜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平原郡公 。晚年自请辞官,定居于尧山、沮水间(在今陕西省),放情山水,仍励清白之节 。开元二年(714年)卒,享年94岁 。死后吏民哭于野 。其诗文多散失,《全唐诗》仅存其诗三首 。员半千为武举第一人,我国第一位武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