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国武将很多 , 一本《三国演义》夸了不少人 , 也贬了不少人 。甚至于还漏了不少人 。那么翻开正史 , 我们还能找到那些如同演义中那般赫赫有名的武将吗?一起看看吧 。
在汉末三国 , 大小军阀相互混战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点 , 一股势力的壮大常常伴随另一股势力的覆灭 。官渡之战前 , 袁绍就是通过兼并其他势力逐渐成为实力最为雄厚的割据军阀 , 其中一个最为强劲的对手就是占据幽州的公孙瓒 。袁绍最初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显赫的身世和一帮谋臣猛将的辅佐 。
网络配图
首先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曾叔祖父袁敞、祖父袁汤及生父袁逢、叔父袁隗四代人都担任过汉朝的“三公”之职 。古人将提拔自己的人看做老师 , 科举时代的考生又会拜中举时的主考官为师 , 东汉没有设立丞相 , “三公”的权力仅限于推举、劝谏 , 而袁氏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大臣 , 推举的人之多已经达到了“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地步 。“四世三公”的家世让很多士人都依附于袁绍 , 也让他的仕途走了很多捷径 。例如“军无斗粮”的他能够从“带甲百万”的韩馥手中轻而易举的夺取富饶的冀州作为最初的根据地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韩馥认为自己是袁氏的门生 , 且才能不如袁绍而“主动”让贤 。再者袁绍手下聚集了一大批智谋之士 , 这些人很多都是慕名由韩馥那里转投到他的帐下的 。
例如沮授在刚刚归顺袁绍后就为他量身定制了图取天下的方针 , 足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媲美:第一步是稳定冀州;第二步是剿灭公孙瓒、据四州之地;第三步“挟天子以令诸侯” , 最早也是由沮授向袁绍提出的 。从后来我们知道 , 袁绍完成了前两步 , 但最终因为不肯主动迎接汉献帝而错失良机 , 后来意图夺回天子与曹操在官渡大战失利后不久病死 , 未能完成霸业 。纵观袁绍一生 , 最为辉煌的莫过于在第二步时兼并公孙瓒了 。
袁绍与公孙瓒的过节主要有两次:一是在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 , 袁术派遣孙坚在阳城抵御董卓的军队 , 作为盟主的袁绍却从中作梗派遣部下周昂攻取孙坚所领的豫州 , 袁术派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协助孙坚抵抗周昂未能取胜 , 公孙越却被流箭射中而死 , 公孙瓒为此迁怒袁绍 。袁绍为了赔罪把自己渤海太守的印绶让给了公孙瓒另外一个堂弟公孙范 , 公孙范到渤海后立马与公孙瓒联合进攻袁绍;
二是袁绍失去渤海后打算夺取冀州 , 因担心实力不够就听从谋士逢纪的建议邀公孙瓒袭取冀州 , 可最后在公孙瓒的胁迫下韩馥却选择投降袁绍 , 整个过程袁绍不费吹灰之力 , 公孙瓒因此不满 。
裴注版《袁绍传》及《公孙瓒传》记载 , 公孙瓒在公孙范的协助下大破青州、徐州一带的黄巾余党 , 然后屯兵于广宗(在今河北省邢台市) , 连冀州下辖的郡县官员都望风而降 , 袁绍担心公孙瓒的实力膨胀对自己不利 , 就亲自率军征讨公孙瓒 , 双方在离界桥南二十里的地方开战 , 这场战斗就被称为“界桥之战” 。
网络配图
【三国不为人知名将:他实力堪比颜良!】首先在兵力上袁绍就远远弱于公孙瓒 。在战斗开始时 , 公孙瓒将三万步兵布成方阵 , 左右各辅以五千骑兵 , 又调动了白马义从作为中坚部队 , 这是当时战斗力极强的部队 。公孙瓒在割据幽州后常常与北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发生冲突 , 并多次大捷 , 因为他骑的是一匹白马 , 胡人就相互告诫要避开一位骑白马的将军 , 公孙瓒知道后就挑选了几千名健将让他们也骑着白马 , 作为自己的护卫队 , 因此被称为“白马义从” , 而袁绍这边却只有数万步兵 。一般而言 , 骑兵的战斗力要强于步兵 , 公孙瓒出动的又是王牌部队 , 况且兵员数量也远远大于袁绍 , 可见从实力对比上袁绍根本没有赢的希望 , 然而界桥之战最终还是以袁绍的完胜告终的 , 这其中多亏了一位在历史上不太出名的猛将——麴义扭转了战局 。
- 揭秘:三国时代险些秒杀马超的无名高手是何人?
- 三国时代哪个皇帝武略堪比曹操却被人一枪毙命
- 中国古代10大天才级名将:霸王项羽居第一
- 让关羽惧怕的三国名将竟然是个地痞出身?
- 名将霍去病的死亡真相:并非瘟疫而是自杀?
- 三国时期十大神秘人物:徐庶终身不献一策?
- 三国智谋高富帅诸葛亮为何甘愿娶丑女黄月英
- 明明病死被三国演义写成被敌将杀死的五大名将
- 武林风的名将排名,武林风名将跟昆仑决名将哪个有名
- 三国最大绿帽子因曹操而留名因张飞而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