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尽是自缢还是殉国?

北京景山公园里 , 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 , 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 。树的旁边 , 矗立着两座石碑 。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 , 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值得注意的是 , 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指示牌时 , 从最初的“崇祯皇帝自缢处” , 悄然变成了如今的“明思宗殉国处” 。
网络配图
【崇祯皇帝自尽是自缢还是殉国?】对此 , 据景山公园管理处文研室工作人员介绍 , 上述指示牌改名发生在2011年前后 , 是在一位现已退休的员工建议下而改 。究其原因 , 乃是为了与另外两座石碑的有关表述相一致 。但该工作人员也透露 , “明思宗殉国处”的说法毕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 与今日的环境不相符合 , 所以管理处计划下次更换园内指示牌时 , 改回它的旧称“崇祯皇帝自缢处” 。表面上看 , 无论“自缢” , 还是“殉国” , 都是指崇祯皇帝自尽之事 。但前者仅仅交代了自缢的行为本身 , 后者却带有强烈的褒扬色彩 。这也促使我们继续探究 , 从“自缢”到“殉国” , 崇祯皇帝之死为何影响到了其后的三百多年?后人在纪念崇祯皇帝之死时又有着怎样的初衷?
崇祯之死引发的山河巨变
“崇祯之死”究竟是“自缢”还是“殉国” , 这还要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 , 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说起 。三月十九日 , 天未黎明 , 崇祯在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 , 来到景山自缢而死 , 维持了270多年统治的大明王朝由此灭亡 。
网络配图
作为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 , 崇祯大概怎么也不会预料到自己将会成为明朝的亡国之君 。在他之前 , 像嘉靖、万历两位皇帝 , 数十年不上朝 , 已经导致明朝内部政治腐败愈发严重 , 外部来自后金的侵扰也逐步加深 。反观崇祯 , 即位之初便力图革新吏治 , 处置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 “慨然有为” , 给人带来了一丝希望 。怎奈国家积弊已久 , 纵然崇祯再努力 , 也已无力挽救危局 。内忧外患的夹击 , 最终促成了崇祯的自缢和明朝的灭亡 。
与崇祯之死相伴出现的 , 是一幕幕的家国惨景 。临死之际 , 崇祯对周皇后说:“大事去矣 , 尔为天下母 , 宜死 。”周后痛哭对答说:“妾事陛下十八年 , 卒不听一语 , 今日同死社稷 , 亦复何恨 。”随即自缢而死 。崇祯又传旨给后宫嫔妃 , 要她们随同自尽 , 并命太监将几个儿子潜送出宫 。面对自己的女儿长平公主 , 崇祯长叹“尔何为生我家” , 挥剑欲杀之 。长平公主举起手臂挡了一下 , 臂虽断而性命得保 。至于崇祯 , 他的自缢除了有太监王承恩跟随之外 , 更有“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 。直到三日之后 , 李自成部下才在景山发现了崇祯的尸身 , 并看到了他以血写成的遗诏 。其中说道:“朕自登极十七年 , 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 去朕冠冕 , 以发覆面 , 任贼分裂朕尸 , 文武可杀 , 但勿劫掠帝陵 , 勿伤百姓一人 。”虽然各类史籍对此记载不尽相同 , 但字里行间都能看到崇祯的自责之情 , 并希望以一己之死而为天下百姓请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