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煤烟病是怎样传播和为害的?

柑橘煤烟病是怎样传播和为害的?
煤烟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 。多数种类病原菌都是以蚜虫类、蚧类和粉虱类等分泌的蜜露为营养进行生长繁殖 , 为表面附生菌 。病原菌以菌丝体、闭囊壳及分生孢子在病部过冬 , 第二年春由煤层上飞散孢子借风雨传播 , 并以蚜虫、介壳虫、粉虱的分泌物为营养辗转为害 。对蚜虫类、蚧类和粉虱类害虫防治不及时的橘园 , 由于它覆盖柑橘组织表面 , 影响光合作用 , 使树势生长衰弱 。生产上 , 上述害虫的存在是本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 隐蔽、潮湿及管理不善的橘园 , 煤烟病发生严重 。
柑桔黑斑病是什么?
PhomaMcAlp.

柑橘煤烟病是怎样传播和为害的?

文章插图
症状(图2-15)
图2-15 柑桔黑斑病
1.病果 2.病叶
别名叫柑桔黑星病、炭腐病 。黑斑病多发生在近成熟的果实上 。在年桔果实上出现3种病斑:①斑点初时小 , 红褐色 , 扩大后圆形 , 直径1—5mm , 多数为2—3mm , 边缘暗红色乃至黑褐色 , 隆起 , 中部凹陷 , 灰褐色乃至灰色 , 其上生一至数个乃至几十个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 , 几个斑点可以联合成较大的不规则的病斑 。病部不深入果肉 。②斑点细小 , 直径约1mm , 圆形 , 边缘砖红色 , 稍隆起 , **淡褐色 , 微陷 , 无小黑色粒点(分生孢子器) , 斑点密布于果面某一部分 , 多时占整个果面的1/3—1/2 , 但并不扩大联合 。③整个病斑黑褐色或黑色 , 深陷 , 无隆起的边缘 , 直径约1mm左右 , 有或无黑色小粒点 。在红柠檬果上出现与年桔上的②、③种斑点相似的病斑 。在茶枝柑上则只出现与年桔上的①种斑点相似的病斑 。在蕉柑果实上出现与年桔上的①和③种斑点相近的病斑 , 后一种斑点在田间植株上可扩大联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块 , 无黑色小粒点 。甜橙类的果实上病斑有两种 , 与年桔果上的①和②近似 。
在茶枝柑、年桔和红柠檬等柑桔类染病小枝条和叶片上出现小斑点 。枝条上的斑点与年桔果上的②种斑点相似 。一个枝条上一般有几个病斑 , 但大多无黑色小粒点 , 少数有2—3个小黑粒 。叶片上的病斑与年桔果上的①斑点相似 , 直径1—1.5mm , 大多在1mm以内 。每张叶片上有几个至几十个病斑 , 但不联合成大斑块 , 大多无黑色小粒点 , 少数有3—4个小黑粒 。斑点可穿透叶的两面 , 有的病斑发生在主脉的背面 , **透两面 , 呈梭形或椭圆形 , 局限在主脉上 。
果实受害后 , 品质降低 , 不耐贮运 。病斑多时常引起落果和腐烂 。
贮运期果实继续发病 , 病斑较大 , 不规则 。病部往往受腐生菌侵染而引起腐烂 。
病原
柑桔黑斑病病菌 , 无性世代为PhomaMcAlp. 。有性世代为Kiely , 病斑上的黑色小粒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器黑色 , 扁球形 , 内生 , 孔口外露 , 大小为134.6×126.4μm , 孔口大小为14—17μm 。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 , 一种长椭圆形或椭圆形 , 单胞 , 无色 , 大小为7—12×5.3—7μm;另一种为圆形 , 短杆状 , 两端略膨大 , 单胞 , 无色 , 大小为6—8.5×1.8—2.5μm 。这两种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同一个分生孢子器里 。分生孢子梗长形 , 顶端细 , 无色 , 单胞 , 大小为9—11×1—2μ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