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术为何有被称为岐黄之术


中医医术为何有被称为岐黄之术

文章插图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 。
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 。
【中医医术为何有被称为岐黄之术】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 。
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 。
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 。
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 。
中医的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 。
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 。
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 。
直至今天,凡从事中医工作的仍是言必称引《黄帝内经》之论 。
这部古典医籍为什么叫《内经》呢?因为古人往往把具有一定法则,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书籍,称作“经”,如儒家的“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三字经”等等 。
至于“内”,则是与“外”的相对之称,古时也有《黄帝外经》的记载,只是后来佚亡了 。
这和《韩诗外传》、《韩诗内传》、《庄子》的“内篇”、“外篇”等命名的意义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深义 。
《内经》加上黄帝的名字,也是崇本溯源之意,旨在说明我国的医学文化渊源甚早,并非实指是黄帝留下的著作,或黄帝时代就有的著作 。
事实上,《黄帝内经》是战国以后的作品,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而且既不是成于一个时代,亦不是出自某一人的手笔,而是集体的成果 。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分都有引篇 。
素作质(即物质)解,问即问题,《素问》就是研究人这个物质体的生理病理问题的意思 。
《灵枢》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针刺法的,因此亦称为“针经” 。
中医医术为何有被称为岐黄之术

文章插图
灵是灵验,枢是机要、枢纽之意,“灵枢”的主要涵义就是必须掌握针刺法的枢机要领才能灵验 。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比较全面地构建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内容博大精深,洋洋大观 。
但因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阅读起来很不容易抓住重点,于是后世的医家便将《黄帝内经》的原文进行了整理归类,使每一类的内容所讨论的都是同一性质的问题,从而使阅读者能把握重点,骊珠在握 。
做这项整理工作的医家代不乏其人,其中以明·张景岳所著的《类经》一书最值得称道 。
他将《黄帝内经》的原文重加编辑,按不同的内容归为12类,起到了举纲张目的作用,方便了查阅 。
参考张景岳的分类法,《黄帝内经》所包括的内容大体有以下12类,即:摄生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证学说、诊法学说、论治学说、针法俞穴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