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小时候看《水浒传》,最失望的是宋江这个人 。说是爱习枪棒,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可一卷读完,未见他使出像样的一招一式 。遇到险境,不是叫苦,就是跌足,要么拨马先逃,潜身躲藏,全无半点英雄气概,真纳闷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诸英雄何以竟与此等人为伍,并尊其为头领
涉世稍深,又看出宋江伪善和权诈的一面 。他谦恭礼让、乐于助人,骨子里却工于计算,支配欲极强 。这一印象,后来在金圣叹的评本里得到了印证 。可我始终不解的是,梁山泊人才济济,施耐庵何以让这么个人位居群雄之首,因而觉得这是小说的一大缺憾 。
近读《水浒传》,忽然茅塞顿开:施耐庵不正是通过宋江的成功以警世人吗﹖
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宋江以忠义的化身自居,连自我介绍时也忘不了说“俺是梁山泊义士宋江”,但细检其所为,殊难找到忠和义的踪影,充其量只有一些博施的善行而已 。宋江的“替天行道”常被视为“忠”的表征 。这“替天行道”是句含混话 。天之大德曰生,宋江所行的却是杀戮 。他从法场得救,要做的头件事就是烧杀:火烧无为军,杀死黄文柄一门良贱四五十人 。黄某不管平素为人如何,在宋江一事上无可指责,他仅仅维护了朝廷的利益 。退一步讲,即使宋江有理由仇杀,杀的应是黄文柄一人,而不该是合家老小 。对此,连称许宋江的李贽老先生也大摇其头,批道“大不是,大不是” 。
宋江忠君的神话还建立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口号上 。也不知这贪官和皇帝的界限宋江是怎么分的 。不知他践踏的王法,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率众攻的城、掠的地、杀的官兵、抢的国库,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劝降和逼降的剿捕将领,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拉秦明、呼延灼、关胜等人背叛朝廷,抬出的理由是,梁山好汉企盼朝廷招安 。可这些人根本不需要绕一个落草——招安的大弯子,他们已是在为朝廷效力 。
宋江受招安是否符合施耐庵本意,现在不得而知,值得关注的不是宋江招安后的行为,而是求招安的心理 。我们知道,传统的仕途是“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文不成、武不就的宋江,没有待价而沽的资本,县衙小吏已是他事业的顶点了 。可宋江不是安分之人 。他言必称忠义,但有两处却显现出心迹:一是得知晁盖等人在梁山做大事业,自言自语流露出艳羡之情;一是酒后题诗“敢笑黄巢不丈夫” 。庙堂既然无法靠近,就在江湖上迂回发展 。当然,走江湖也得凭本事吃饭,但有个“义士”名头,不啻怀里揣着“铁券丹书”,近可以保身,远可以腾达 。待得当上梁山寨主,总算有了与“帝王家”交易的本钱 。倒霉的是那些诚心聚义、共襄盛举的异姓弟兄,糊里糊涂就被宋江给卖了 。
宋江的“忠”如此,“义”又何如﹖义是《水浒传》的灵魂所在,梁山事业的凝聚力就是义气 。身为群雄首领,宋江理当为义的表率 。不错,宋江在江湖上有“孝义黑三郎”的美名,各路好汉都把他目为义士,对他恭敬有加 。然而众人的敬意并非基于各自对他的认识,而是传闻 。初见他时,谁也没见他有何义举,难免对他有些无礼 。只在听到他是江湖上盛传的“及时雨”时,才倒身便拜 。这一套式重复得有点腻味,作者不厌其烦,是为不断提醒读者:众好汉拜服的宋江不是活生生的见义勇为之士,只是“义士”名头的载体罢了 。一句话,宋江的威望不是建立在他的行上,然他的名,如我们前面看到,源于施利市恩,与真正的“义”相去甚远 。
宋江和梁山的结义弟兄后来又是如何相处的呢﹖与宋江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晁盖、花荣、李逵诸人 。花荣是宋江的心腹,救过他的命,共他患过难 。按说,两人可以毫无保留地推心置腹 。当花荣要给他开枷时,他假惺惺地来一套说;背着花荣却又私除行枷 。李逵是一条血性汉子,对朋友忠贞不贰 。他讲到母亲不幸死于虎口落泪时,宋江一厢却大笑起来,接着说:山寨得了新人,“正宜作庆” 。一次,李逵求战被宋江喝止后擅离梁山,宋江就认为他“多管是投别处去了” 。小人之心,由此昭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