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黄鳝养殖基础教程?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 .隐蔽的栖息介质 。①便于黄鳝自由活动、“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摄食;②营造和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③阴暗避光,不受外界干扰;④可以分散群体密度 。另外,有土养殖时采用埂沟相间式较为理想;无土网箱养殖时,繁密的水草必须充满全网箱 。2 .水环境 。主要包括水温、水深和水质三个方面 。①水温 。快速养鳝应尽可能保持水温在21 ~28 ℃之间;②水深 。黄鳝养殖水体不宜太深 。实践证明,鳝池适宜水深在5 - 20 厘米不等 。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撑黄鳝身体在深水池或无土网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长;③水质 。黄鳝适宜在无污染、溶氧丰富的水体栖息生长,一般透明度为25~40 厘米,pH 值为65 ~75,溶氧大于5 毫克/升;④气温 。近水面的气温不宜超过28 ℃,否则会影响黄鳝的正常呼吸 。解决的方法是大量种植水草和搭遮荫棚 。科学放养1 .选择优质苗种 。快速养鳝应选择体色深黄有大黑斑、无病无伤、敏感、争逃力强的种类 。2 .合理密养 。常规养殖,每平方米放养规格约50 克的个体,密度为2 千克左右最为合理 。同时,池埂多(如埂沟式鳝池)、水草多、换水方便、排污彻底的鳝池放养密度可增大;相反则应减少 。
黄鳝规格大、放养总重可增加;规格小,放养总量应减少 。有养殖经验的放养密度大;无经验者放养密度小 。3 .大小分级分池 。大小鳝同池或同网箱混养,整体增重倍数低,即整体生长速度慢,效益差 。一般收购的“统货”,至少要分三个以上的等级饲养,分的等级越多,越利于养殖和整体快速增重 。4 .适时分养 。随着养殖生长,同池或同网箱中黄鳝个体出现大小差异,而且悬殊不断加大 。当大小个体相差15 倍以上时,小个体即开始不敢与大个体争食而导致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减缓,消瘦衰竭至发病,最后死亡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条件的要及时分养 。投喂质优量足的饵料1 .饵料品种 。人工养鳝投喂的饵料可分为三大类,即活饵、鲜饵和配合饵料 。就人工养殖的生长速度来说,在活饵中,投喂蛆闯、蝇蛆生长速度最快;在鲜饵中,投喂动物肝脏生长速度最快;在配合饵料中,因配制成分和加工技术不同而生长速度各异 。2 .饵料加工 。投喂黄鳝的带硬壳和大块的鲜饵必须先加工:螺壳要敲碎,蚌壳要剖开并将肉切碎,鲜鱼畜禽内脏要切碎至黄鳝张口即可吞人的大小 。鲜料也可用绞肉机绞碎成糊状,与其他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饵料投喂 。粉状配合饵料或自配混合料,可用机械或手工加工成条状或颗粒状投喂 。
3 .投喂方法 。黄鳝驯喂到正常吃食后,每日投饵1 ~2 次,水温18 ℃以下,每日投饵一次;水温21 - 28 ℃,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饵一次 。一般日投鲜饵量为鳝总量的3 % ~ 10%,配合料为2 %~5 % 。鲜料以在1 小时、配合料以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度 。以防为主消除病虫害1 .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观念,把每项预防措施落到实处 。因黄鳝一旦发病,较难治愈甚至死亡,即使能控制病情,也会影响正常生长 。2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①科学建场:选择水源好、光照充足、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不旱不涝的养鳝场 。外部环境和鳝池本身进排水各自独立、进水流畅、排污彻底,鳝池大小、布局、深度、数量及其他生产管理设施等“内部”条件配套;②搞好放养前鳝池的清污和消毒;③引用无病无害水源;④苗种、饵料、工具消毒;⑤定期投喂药饵和消毒水体 。3 .尽量不用**性大的药物 。如使用漂白粉、甲醛等**性药物在短期内会影响黄鳝的正常吃食,延缓黄鳝生长时间,故应尽可能寻找替代药物 。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1、催情产卵:当水温达到 25-28摄氏度时,采用绒毛膜*****溶液注射催产,每尾雌鳝注射400-500个国际单位(IV),雄鳝减半,注射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效果较好,且效应时间较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