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如何废除新法司马光为什么推翻王安石变法?

元祐更化
元祐更化又称元祐党争,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在元祐年间(1086~1093)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 。宣仁太后是前此宫廷中反对变法的后台,掌权后遂援引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各种反变法的力量聚集在一起 。司马光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反对新法 。他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接着全盘否定了新法,诬蔑新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新法大部废除,许多旧法,一一恢复 。如差役法,知开封府蔡京依司马光的限令,在五天之内全部恢复,对社会的危害较熙宁以前还要严重 。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反变法派执政的几年当中“非理耗散殆尽” 。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打击变法派 。章惇曾对司马光恢复差役法的主张一一进行批驳,反变法派动员全部台谏力量,对章惇屡加击逐,直至被迫赋闲 。列为王安石等人亲党的变法派官员,全被贬黜,其中蔡确写《车盖亭诗》,以为皆涉讥讪,贬死于新州 。变法派人人怀自危,惶惶不安,吕惠卿在谪籍不敢喝口冷水,唯恐因此得病,而被反对派抓住把柄 。
对西夏,则继承了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 。这些倒行逆施,激起社会上广泛不满 。
头脑较为清醒的人们曾劝告司马光,要为年幼的宋哲宗设身处地,异日若有人教以“父子义”,唆使哲宗反对今天的“以母改子”,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光说“天若祚宗社,必无此事!”司马光及其后继者无视小皇帝,因而愈益激起哲宗的不满 。哲宗亲政后说,他在垂帘听政期间“只见臀背”,斥责反对派全不懂君臣之义 。宣仁太后一死,复辟旧制的反变法派随之垮台,并受到倍加沉重的打击 。
高太后如何废除新法?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变法派失去后台,其子赵煦年幼即位,是为宋哲宗,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昔日的重臣们又得以重新掌政 。
新法废除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立即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她先是召回被变法派排斥在外的老臣司马光 。随后,高太后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将因为不支持新法而被下放贬谪的旧臣都召回京师,分别重用 。熙宁元丰年间,有一批重臣因为反对变法而被罢官,包括文彦博、司马光、范纯仁等人 。这些人被免职后,与在洛阳的一些士大夫往来十分密切 。当时洛阳有名士邵雍、程颢、程颐等人,均以道学家自居,文彦博等人待之如上宾 。富弼、司马光等人仿照白居易九老会的故事,经常集中在一起,赋诗取乐 。他们只按年龄大小排列顺序,不按官职高低来论资排辈 。他们在经常聚会的地方专门修建了一所房子,将他们十三人的像全部画在房子里面,当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 。这些“洛阳耆英”十分喜欢接纳宾客,经常召集士大夫在一起,谈论一些趣闻轶事或国家大事,然后喝几杯酒,吃一顿便饭,号称是“真率会” 。洛阳人敬重这群人的学识和风度,也十分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 。每次“耆英”聚会之时,总有不少人围观,竟然由此成为洛阳的一大景观 。
网络配图
而这些“耆英”中,最为人瞩目的要数司马光 。司马光作为旧党的领袖,声望极高,时人称之为”旧党赤帜“ 。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到京城开封吊唁宋神宗 。刚到开封,宫廷卫士及京城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拥在司马光身边,对他说“无归洛阳,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围观者多达数千人 。由此可见司马光声誉之隆 。然而,司马光却消受不起这般众星捧月般的拥戴 。之后,司马光入朝拜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