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真的是曹操为二乔建造的吗?

导读:“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游赤壁时做的一首诗 , 大致讲述的是曹操为了大乔和小乔建造了铜雀台 , 可是历史上曹操建造铜雀台 , 真的是为了“二乔”吗?
“铜雀台”在哪里?在史书里 , 在汉赋、唐诗、宋词里 , 铜雀台都只是一个凭各人想象的虚拟形象 。真实的铜雀台 , 是在今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十七公里的古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西 。这里原是三国时邺城的旧址 , 前临河洛 , 背倚漳水 , 虎视中原 , 凝聚着一派王霸之气 。
网络配图

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公元810年 , 唐朝诗人杜牧与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时以赤壁为题做了一首诗《赤壁》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说 , 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 , 也许会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没有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军战船 , 胜利者就是曹操了;那么 , 周瑜的爱妻小乔和孙策的寡妻大乔恐怕就要被送到铜雀台上了 。如此说来 , 铜雀台是曹操为了锁二乔而建的了 , 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
《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 孙权决计破曹操》中讲到周瑜从鄱阳回来 , 鲁肃引诸葛亮来见 。商议讨曹的相关事宜 , 诸葛亮向周瑜献出一计说道:“愚有一计:只要把两个人送与曹操 , 曹操的百万之兵便会撤走 。”周瑜忙问其详 , 诸葛亮说:“曹操在漳河造一铜雀台 , 广选天下美女 , 以实其中 。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 , 闭月羞花之貌 。曹操发誓要得二乔 , 以乐晚年 。今虽引百万之众 , 虎视眈眈于江南 , 其实只是为此二女也 。将军如寻到此二女 , 差人送与曹操 。操得二女 , 称心满意 , 必会班师矣 。此范蠡献西施之计 , 何不速为之?”
周瑜说:“操欲得二乔 , 有何证验?”诸葛亮说:“曹操幼子曹植 , 作《铜雀台赋》 , 赋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 , 乐朝夕之与共’的字句 。”周瑜听罢 , 勃然大怒道:“老贼欺吾太甚!”对诸葛亮说:“公有所不知 , 大乔是孙伯符(孙策)将军主妇 , 小乔乃瑜之妻也 。”于是 , 第二日 , 周瑜便见孙权 , 当场就驳斥了张昭的降曹意见 , 极力主张抗曹一事 。孙权原本就想抗曹 , 只是碍于百官的意见 , 现在得到了周瑜的认同 , 便立即赐予周瑜佩剑 , 拜其为大都督 , 与蜀汉共商讨曹之事 。
由此可知 , 赤壁之战倒是与二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了 。但实际上 , 历史上并没有“诸葛亮智激周瑜”这件事情 。据史书记载:当诸葛亮到柴桑的时候 , 周瑜还在鄱阳湖训练水军 。鲁肃劝孙权把周瑜召回 , 共商大计 。
周瑜回来之后 , 孙权延见群下 , 共商对策 。但是大多数人都主张迎降曹操 , 周瑜却力排众议 , 主张抗击曹操 , 这与鲁肃及诸葛亮的意见不谋而合 。这便是史书上的记载 , 而且《演义》上也是这么写的 。但是《演义》上所说的诸葛亮的“智激周瑜”一事只是为了把“二乔”和“铜雀台”放在一起大做文章罢了 , 并不符合历史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