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中日空军实力相差究竟有多大?为何能让日本轰炸重庆长达五年?

抗战初期,中日空中力量对比方面,中国处于明显劣势 。
1937年日本的陆军航空兵力计有航空兵团1个,下辖飞行团5个,飞行联队16个,拥有作战飞机1156架 。
其中:驱逐机432架,侦察机216架,轻轰炸机180架,重轰炸机128架,预备机200架 。
海军航空兵力分为海上部队和陆上部队两种,拥有舰载飞机278架,陆上飞机567架,各型预备机200架,共计1045架飞机 。
且日本空军使用的飞机,约有9%0以上为本国制造 。
这就使日军飞机在战争损耗以后可以迅速得到补充,有了后备力量作为铺垫 。
而同时的中国,因连年内战,以及落后的工业基础,致使中国的航空事业始终得不到发展 。
尽管在30年代中期,南京国民政府分别与美、意、德签定合同,合办飞机制造厂,但到抗战爆发时,中国仍无一家航空工厂可进行批量生产 。
中国的航空工厂绝大多数只能仿造国外飞机,而技术人员、原材料等也不得不仰仗国外,中国发展军事航空的唯一途径只能向国外购买飞机 。
因是各地自办空军,飞机的保养、人才的训练和设备水平都极差,尤其是不断内战,致使飞机的损坏率特别高 。
【二战时中日空军实力相差究竟有多大?为何能让日本轰炸重庆长达五年?】抗战初期,我国能作战的飞机仅有305架,且在协助陆海军及京沪地区的空战中几乎损失殆尽 。
后来虽经补充,到1939年初,拥有飞机也只有300余架,但实际可用的也就一半 。
蒋纬国在《抗日御侮》一书第6卷第3节第1款第4项说,武汉失守后,国民党空军总兵力为各型飞机215架 。1940年5月,日本发动空中进攻作战时,苏联空军志愿队已撤销,国民党空军总兵力仅有160架 。
不管蒋纬国说法的准确度如何,至少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空军力量的薄弱度 。
在重庆空战过程中,中国空军虽因自身因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但广大官兵仍对日机进行了英勇回击 。
1940年“101号作战”中,6月9日日本陆军第60战队的36架重轰炸机企图轰炸重庆附近的白市驿机场,遭到中国空军巧架战斗机的阻击,最后日机19架中弹,7名飞行员受伤,让日方认识到“重庆上空不好对付” 。
6月16日,日本海军75架飞机和陆军小川战队的36架飞机,联合空袭重庆,中国空军起飞约37架飞机迎战,并集中攻击了小川战队 。
事后,日方公布损失为:战死8人、去向不明有6人、负伤5人,飞机被击落、未返航、重大损坏各1架,22架中弹 。
这是中国空军在重庆空战中战绩最好的一次 。
此后不久,日军在空袭重庆机群中增加了最新式的零式战斗机,并在“九·一三”空战中与中国空军展开了实际交战 。
因零式战斗机火力强,速度快,转弯灵活,性能远远超过中国空军所使用的飞机,致使中方损失惨重,被击落13架、击伤11架,造成10人牺牲、8人受伤 。
这是中国空军参加对日作战以来遭受损失最大的一次 。
“九·一三”空战后,中国空军为了减少无谓牺牲,保存实力,遂决定避免与日机正面交锋,将飞机撤往边远地区 。
同时在敌机空袭时,往往提前起飞避警,导致日军1941年袭渝日机仅有2毁4伤,几乎是在未遇任何空中阻拦的情况下对重庆实施的狂轰滥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