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民间社火的来历、习俗、活动?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自演自娱活动 , 在陕西、山西等省都广为流传 。一、社火的起源社火 , 作为最古老的风俗 , 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 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 , 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 , 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 。"社"为土地之神;"火" , 即火祖 , 是传说中的火神 。能驱邪避难 。崇拜社神 , 歌舞祭祀 , 意在祈求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 国泰民安 , 万事如意 。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 , 土地是人们的立身之本 , 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 , 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 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 , 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 , 加以崇拜 , 于是形成了崇尚火观念 。由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中 , 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 , 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 , 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 。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 。《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 , 欢口二郎神生日 , 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 , 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 。在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至南宋 , 皇城的除夕之夜还保留有大傩仪 , 后逐渐被社火取代而融于社火之中 。可见宋朝的民间社火已是包罗万象 , 气象万千 。当时的社火由祭祀、巫术、傩仪、百戏、乐舞、参军戏、民间杂耍等组成 。每逢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 村社便组织、举办使节庆、迎神赛会 , 有上竿、跃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浑话、杂耍、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杂戏表演 。社火表演时 , 脸谱面具 , 必不可少 。社火脸谱起源 , 据陕西的民间艺人介绍 , 周朝时 , 周武王率兵伐纣 , 大军行至麒麟山下 , 被驻守山下的闻太师挡住去路 。姜子牙计上心头 , 让士兵戴上了神兵天将的面具上阵叫骂 , 个个威武凶煞 , 好似天兵下凡 。闻太师不知真假 , 以为天意 , 拔寨而逃 。此事传入民间后便产生了画脸谱逐鬼的民间习俗 , 并逐渐融入到了社火中 。学术界则普遍认为 , 脸谱的起源是周秦时的傩舞 。傩是一种远古时代的宗教仪式 , "傩"本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 , 后被人格化 , 成为一种祭祀表演 。傩舞是周代在傩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舞蹈 , 而傩的明显特征 , 便是戴假面歌舞 。二、主要类型社火以民间传说和戏剧故事为题材 , 通过一个或一组人物展现一个故事 , 一个故事即为一转社火 。人物要画社火脸谱 , 穿社火服装 , 持社火把杖 。社火游演一般是探马在前 , 后面跟着社火会旗、火铳队(炮队)、旗队、社火队 , 最后是锣鼓队 。社火根据其表演形式可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类 , 造型社火主要展示人物造型和工艺;表演社火主要在场院进行斗打表演 。主要的社火种类 , 有布社火、背社火、马社火、车社火、芯子社火、山社火、面具社火、地台社火、高跷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 。**芯子社火芯子社火可以说是中国戏曲人物艺术风格的造型艺术 , 这是以童为主 , 将孩童们古装打扮成各色历史、神话戏剧人物 , 且多为英雄侠义人物;并将孩童"捆、梆、扦"装上一设计牢固的铁支架上(俗称芯子) , 支架上人物累叠一般三层 , 有的更多层 , 服饰将铁架遮盖 , 好似人物凌空垂悬 , 小演员在高空晃晃悠悠、摇摇欲坠 , 惊险壮观 , 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觉 。而"芯子"讲究得就是"高、惊、险、悬"特点;其"芯子"早期是由几??壮汉所抬 , 而今是将芯子安装于机动车上或直接在芯子下面安装轮车 , 缓缓游示 , 供人观赏 。三、社火脸谱社火常被人们叫着"看戏" , 即"哑剧" 。社火角色的表演者是以舞台亮相的形式进行游展 , 观众对扮相角色的辨认靠的是脸谱 。社火脸谱是以人物的容貌和性格特征出发 , 用日月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以色彩辩识人物的忠、奸、善、恶 , 红为忠 , 白为奸 , 黑色为正 , 黄为残暴 , 兰为草莽 , 绿为仪侠、恶野 , 金银为神妖 。宝鸡社火脸谱 , 以它悠久的历史 , 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 , 声势浩大的场面 , 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成为陕西春节期间民俗活动的最亮点 。四、西府社火陕西宝鸡地区 , 人们习称西府 , 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 , 流传历史久远 , 脸谱造型奇特 , 色彩质朴明快 , 纹饰严格讲究 , 谱样多而齐全 , 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宝鸡县赤沙镇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 , 它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 。赤沙镇血社火是以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 , 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 , 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 , 故叫血社火 。据说是这个村子的绝活 , 现场是保密的 , 化妆一般在村庙里 , 门口有人看守 , 不准其他人靠近 , 且传儿不传女 。在陕西 , 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 , 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 。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 , 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 , 形成故事组合 , 给人一种高屋建领 , 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 。特别是这种艺术和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来源于古老的黄土地 ,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 。延续了数千年的社火 , 已成为陕西宝鸡地区每年正月中的一项重要文化习俗 。宝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五、意义民间社火以悠久的历史 , 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 , 声势浩大的场面 , 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成为春节期间民俗活动的亮点 。改革开放给民间社火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 , 社火艺术得到发扬光大 , 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