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起源及风俗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是什么?
清明节源自周朝、与寒食节有关联 。
一、清明节与寒食节关系
周朝时,人们在寒食节会灭火两天,寒食节之后一天被称为清明节,所以逐渐形成了寒食节禁火、清明节生新火的习俗 。而到了唐朝绝绝弊,民间扫墓祭祀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但是因为寒食节并族和清明节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外部客观因素时间上也紧密相连,所以扫墓祭祀的风俗也就从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
之后到了宋朝,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在拜祖祭祀的基础上增加了踏青赏旅的活动,到明清之时,寒食节的概念已经模糊殆尽,人们开始把清明节作为正统的祭祀节日 。
二、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 。而在寒食节众多习俗中,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禁烟冷食,在这个习俗上衍生出来各种美食,其中有寒食粥、寒食面、枣饼、春酒等等 。宏瞎
清明节还有一重要习俗,便是拜扫祭祖 。祭祖在唐朝之前,被视为“野祭”,是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并不被国家认可 。直至唐朝时才被上层阶级承认,后又逐渐演变成官府祭拜孔庙,百姓祭拜祖先的大型活动 。
三、清明节与农业的关系
【清明节起源及风俗清明节起源】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
清明节起源是什么?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陪坦手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 。
“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芦嫌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这天,外出的游子会赶回家中,为逝去的亲人扫墓 。扫墓之前,人们会准备好祭品、纸钱等 。扫墓的时候,一定要给坟上清除杂草,并且给坟墓进行修整信芹 。扫完墓之后,很多人都会在坟墓上插上柳条,以此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在我国古代,清明节还有荡秋千的习俗,荡秋千不仅能够增进身体的健康,还能培养人们勇敢的精神 。
在清明节期间,踏青也非常受人欢迎,清明节前后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能够让人们的心态变得积极向上 。很多地方还有在清明期间放风筝的习俗,人们认为放风筝能把不好的事情送往别处,并且给自己带来幸运 。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起源及风俗  清明节起源

文章插图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