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位皇帝让世界财富流向中国?

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着眼蒙古,收复台湾 。他促进了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让全球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
人物简介:
康熙帝(1654年—1722年),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8岁即位,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次亲征噶尔丹,组织人力编纂《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
这几年,清宫剧不少,许多讲的都是发生在康熙朝的故事 。观众爱看康熙的故事,大抵上是因为这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太过传奇,就连他身边的很多人都够格拍上好几部电视剧:他的父亲顺治帝与董鄂妃爱得缠绵;他的祖母孝庄太后(即孝庄文皇后)是清朝一代贤后;他的儿子们“夺嫡”故事更被后世反复戏说 。康熙朝的故事,观众看着过瘾,剧组也赚得盆满钵满 。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帝究竟是怎样的?史书记载,他8岁登基,14岁亲政,智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开创康乾盛世 。
一生功绩如此,想不留青史也难 。出过天花成了优势
康熙帝名叫玄烨,出生于1654年 。当时他的父亲顺治帝年仅17岁,却有了3个儿子,玄烨行三,后来顺治帝又生了5个儿子,所以从这些儿子中出头当上皇帝确实不容易 。据说玄烨母亲佟佳氏怀孕时,肚子周围就像是有龙在盘绕,等玄烨出生时,“合宫异香,经时不散”,又有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 。这当然是后人的杜撰,对于类似的祥瑞之兆,康熙帝自己从来都是撇着嘴表示不信的,他曾强调:“我出生时,并没有什么灵异之处,等到长大时,也没有非常之处 。”他还特别反感大臣们对祥瑞异象的上奏,认为这些上奏“无益于国计民生”,他会反问大臣:“地方每遇丰登,必归美于朕,倘遇荒歉,又谁诿乎?”由此可见,康熙帝是一个清明的帝王 。
网络配图
玄烨两岁的时候,就感染了天花 。在清代初期,天花可谓是最可怖的病症之一,一旦感染就必须被隔离 。因此,年幼的玄烨被送出宫去养育,最后竟然平安出痘,可谓福大命大 。
1661年正月,玄烨才8岁,他的父亲顺治帝突然病逝 。在病重之际,顺治帝曾想让第二子福全继位,但是孝庄太后不同意,一心想让玄烨继位,顺治帝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征询汤若望的意见 。
汤若望为何人?他是耶稣会的德国传教士,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位在中西交流史上留下重要功绩的人物 。由于他学识渊博,深受顺治帝母子信任,孝庄太后称汤若望为“义父”,顺治帝称他为“玛法”,即“爷爷”之意 。顺治帝即位后,经常向汤若望请教天文、历法等知识,汤若望也趁机向顺治帝进言 。所以,在临终选择继承者的这件大事上,顺治帝也征询汤若望的意见 。汤若望认为,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再也不会被这种可怕的病症所伤害,所以主张立玄烨为帝 。
在孝庄太后和汤若望等人的支持下,顺治帝最终下定决心选择玄烨继位 。1661年,玄烨登基,改年号为康熙 。
康熙帝即位时,清朝入关才不到18年,百废待兴,矛盾重重,摆在这位少年天子面前的,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他父亲临终前为他选了四个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这里面野心最大的是鳌拜,没过几年,四辅臣或去世,或投入鳌拜集团,鳌拜势力坐大,即便是在康熙帝面前,也动辄高声喝问,威胁到了康熙帝的绝对权威 。
对付鳌拜,康熙帝自有妙招 。他先是不动声色,假装示弱,又召集一些与他年龄差不多的少年进宫作“布库之戏”,就是玩一些摔跤、扑击等游戏 。鳌拜对此不以为意,还以为康熙帝玩物丧志 。1669年5月的一天,康熙帝先给这帮布库少年做好了擒鳌拜的动员工作,然后宣召鳌拜 。鳌拜大摇大摆地进宫,康熙帝马上指挥众少年一拥而上,运用人海战术把他给擒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