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或因巨石挡路

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褒禅山与华阳洞 , 面积约20公里 , 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中外 , 《游褒禅山记》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 。褒禅山历来是佛家聚集之地 , 在含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 褒禅山与华阳洞曾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与故事 。
网络配图
王安石当年非常后悔
褒禅山华阳洞之所以名扬天下 , 是因为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写下著名的散文《游褒禅山记》 。在华阳洞口有一碑廊 , 刻有全文 。当年的王安石为什么会写下这篇文章呢?公元1054年的7月 , 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3年期满回家探亲的途中 , 路过这里 , 当时王安石与他的两个好友和两个弟弟一道同游此山 , 但他们一行5人在探洞时 , 并没有走完全程就出洞了 。所以 , 之后王安石非常后悔 , 深有感触地写下这篇文章 。
《游褒禅山记》全文仅500余字 , 短小精悍 , 谋篇布局曲折多变 , 读来琅琅上口 。这篇文章虽是游记 , 但重在游后感悟之上 , 启示治学贵在严谨 , 做事勇于创新 , 遇事百折不挠 。正是这篇游记包含着深邃思想 , 多年来该文一直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 , 港、澳、台地区也将此文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 。
为何没有继续走下去
《游褒禅山记》可谓家喻户晓 , 但人们很少知道王安石到了华阳洞 , 为何没有再继续走下去 。据含山旅游部门介绍 , 华阳洞最为有名的是它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 , 在洞中可以观赏到中国的文房四宝 , 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进到洞中 , 有一片豁然开朗的大厅 , 叫“回步厅” , 就是当年王安石一行5人打着火把从后洞进入走到此处 , 其中一位说:“不出火且尽 。”他们只好一同由此出了洞 。出洞后王安石感到很后悔 , 于同年七月以追忆的形式写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 。这里还有“荆公回步”4个字 , 是后人在公元1200年怀着对王安石的崇敬心情 , 沿着王安石当年走过的路重游到此写下的 ,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
网络配图
在采访人员一行来到“荆公回步”厅时 , 才感受到当初宰相王安石不能再走的真正原因 , 它不仅仅是怕火把用灭了出不来 , 而是在这“荆公回步”洞口有一块大石头给挡路了 。至今人要是不弯腰 , 是进不去的 , 洞口离地面只有六十公分高 , 宽度大约一米多 。即使小孩进去 , 也要猫着腰才能进得去 。如果是成年人进这么小的洞口 , 要扶住石头把身子侧到地面才能进去 。我想当时的通判王安石 , 不会低着头侧着身再进这个洞口了 。
“华阳洞”三字是王安石的手迹
华阳洞口有座小石桥 , 叫“怀贤桥” , 意为怀念立志改革的王安石 。洞口的右方 , 有一块石碑 , 上刻“华阳洞”3个大字 , 据含山旅游局介绍 , 这是王安石的手迹 , 是从王安石的老家江西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拓印来的 , 字体为行书 , 既刚健苍劲又俊美秀丽 。洞口上方生长着天然的青檀树 , 树在悬崖石壁之上 , “石包树、树抱石” , 为褒禅山奇景之一 。这种青檀树 , 其树皮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 , 目前野生天然青檀林全国仅有三处 , 褒禅山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