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为何七次下西洋?可能仅为了吃榴莲?

初夏时分 , 梧桐树中知了在鸣叫 , 一阵微风吹过 , 树叶沙沙做响 , 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情绪 。朋友买回来一外壳金黄 , 壳上布满硬刺的果实 , 劈开之后 , 果实散发出奇异的气味 , 爱之者谓之馥郁的香气 , 恶之者谓之恶臭 , 该果实就是榴莲 。你可知道 , 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第一次吃到榴莲 , 第一次吃到榴莲 , 与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有关系 。
【郑和为何七次下西洋?可能仅为了吃榴莲?】网络配图
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 , 从侄儿手中获得神器 , 扑灭宫殿大火后 , 并未发现侄儿建文帝的尸身 , 明成祖朱棣一直不放心侄儿的下落 , 寻遍国内 , 一无所获 , 故朱棣决定派人出洋寻找 。宣德六年 , 福建福州长乐县一时人头攒动 , 船帆扬扬 , 一支两百多只船、两万七千多人的庞大船队 , 从太仓刘家港南下 , 泊在县城西边的太平港 , 郑和下西洋 , 第一次从太平港出发了 , 从此开始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旅程 。
网络配图
郑和下西洋 , 除了寻找建文帝 , 就是与西洋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 让西洋诸国成为明帝国朝贡体系的一部分 。郑和随船带着明成祖的宣谕诏书 , 到得目的地 , 郑和下车伊始 , 就向各国诏:明朝皇帝是順奉天翼的天朝上国之君 , 奉“天命”管理天下四方 , 四方藩夷要遵从明帝国的诏谕 , 西洋各国之间不能强国欺凌弱国 , 要保持天下的和平 。如果前往中土朝贡 , 则礼尚往来 , 一律从优赏赐 。余下的事情就是赠送礼物给各国 , 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 , 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 , 表示愿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在金庸小说中提到勃泥国 , 便是当时朝贡明帝国的西洋诸国之一 , 永乐六年八月二十日 , 国王麻那惹加那带领王后、王子一行 , 经历大海的风浪来访 , 明成祖盛情招待他们 。渤泥国王在南都游览数月 , 染病不幸病逝于南京 。明成祖按王礼埋葬了这位异邦君主 。
网络配图
西洋诸国朝贡中土大国 , 中土大国也从西洋诸国获得不少新鲜的物种 , 榴莲便是其中之一 。郑和的副手马欢后来著有《瀛涯胜览》 , 记载了我们的祖先第一次见到榴莲的情形: 有一等臭果 , 番名‘赌尔焉’ , 如中国水鸡头样 , 长八九寸 , 皮生尖剌 , 熟则五六瓣裂开 , 若臭牛肉之臭 , 内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 , 甚甜美好吃 , 中有子可炒吃 , 其味如栗 。当时的榴莲果实大小只有粟子大小 , 比现在果实小 , 不过仍然阻挡不住船员对于榴莲的喜爱 , 据说船员们吃到榴莲后 , 久久不愿离去 , 故有榴莲(流连)之名 。所以 , 说不好 , 船员们一门心思下西洋 , 就是为了吃榴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