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落井之谜:谁是将她置于死地的主谋?( 三 )


书中继续引用隆裕太后的“口述”说:
网络配图
本来老太后就对珍妃平日的作为有点不高兴,再加上这些紧急时刻的顶撞,老太后气得脸色发白,直打哆嗦 。在皇宫里,大清朝几百年来从来没有人这么敢于顶撞太后,即便是皇上都从来没有过,何况一个珍妃 。老太后也是非常要脸面的人,气得抬脚就走,珍妃一直跟着老太后说自己的理由,来到了距离珍妃住所不远处 。珍妃这时候还不死心,对太后说:“我是光绪的妻子,就要跟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宁愿死 。活着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 。”老太后一听,就更加生气,本来火烧眉毛的事情,哪还有时间吵架啊,就对珍妃说:“你愿意死就死去吧 。”说话的地方不远处就有一眼井,珍妃紧走两步,说:“那既然这样,我就死给你看 。”直接就奔井口去了 。老太后一看情况不对,这孩子跟我顶撞两句,怎么还真的去死啊 。于是对崔玉贵说:“赶紧去拉住她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当崔玉贵跑过去,珍妃早跳下去了 。老太后一看没办法了,内忧外患啊,没来得及管她,就走了 。
前述的第二种说法,即珍妃被强行“投井”说,较早见于李希圣所写的《庚子国变记》(1902年刊行) 。书中记载很简单,只写道:七月二十一日天未明,慈禧“临行推堕井死”,是慈禧亲手所为,还是命人所为,都未有明说 。且从其后面的记述可以知道,光绪不在“落井”现场 。
恽毓鼎著有《崇陵传信录》(写于1911年,后也称《光绪皇帝外传》),其中说:七月二十一日黎明,两宫仓皇出走,“濒行,太后命崔阉自三所出珍妃,推堕井中” 。明确指出了是由崔姓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 。
八国联军入侵时,时任刑部主事的李希圣与翰林院侍读恽毓鼎,都在北京,特别是恽毓鼎长期在清廷国史馆供职,作为“闻说者”,言之凿凿,必当有据 。而“亲见者”隆裕太后,描述得更是绘声绘色 。到底珍妃“落井”的真相何在呢?
清朝灭亡后,有关珍妃“落井”经过的记述多了起来 。《满清野史初编》收入王旡生所撰《述庵秘录》,其“珍妃堕井”条目内称,慈禧威逼珍妃的时间,是在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晚间,距两宫出走还早,“当时宫中扰攘,内监崔某遽牵珍妃,毡裹而推堕井” 。
蔡东藩的《西太后演义》(又名《慈禧太后演义》)成书于1916年,里面有了进一步的描写:在慈禧通知帝后等准备出逃之时,命崔玉贵将珍妃带来见她,后崔玉贵竟将珍妃拉走,推入了宁寿宫外井中 。照蔡东藩书中所述,光绪帝也在现场,时间也是七月二十日夜 。
以上说法的最大问题是,作者都没有在事发现场,所记述的无疑都是二手材料,甚至还加上自己的想象,成了小说家言 。
疑案现端倪
早在1930年,故宫博物院发行的《故宫周刊》第三十期推出《珍妃专号》,编辑走访了两位宫女和一名太监 。宫女对此案虽有所涉及,但事发时都不在宫中,太监唐冠卿的忆述则值得特别关注:
庚子七月十九日八国联军进京,宫中乱成一团 。总管太监崔玉贵率四十人守蹈和门,唐冠卿率四十人守乐寿堂 。刚过正午,唐正在后门休息,突然看见慈禧从内出来,身后并无任何人随侍,唐揣测慈禧将去颐和轩,就赶忙向前搀扶 。到了乐善堂的右边,这时慈禧竟然沿着西廊走去,唐很是吃惊,就问了一句:“老佛爷何处去?”慈禧说:“汝勿须问,随余行可也 。”等到了角门转弯的地方,慈禧突然说:“汝可在颐和轩廊上守候,如有人窥视,枪击勿恤 。”当唐惊骇之时,崔玉贵来到跟前,扶慈禧出角门西去 。唐心想,慈禧将要殉难而死?但他不敢多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