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抑菌试验主要包括哪些实验方法

一、常用的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 , 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 , 使其保持不变 , 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 , 得出结论 , 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 。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关于探究声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 , 就开始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 。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 我们逐一研究它们分别可以传声时 , 就必须控制其它两个因素 。如果在进行该实验时就给学生恰当地点拨 , 提出:“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 一个同学轻敲桌面 , 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 听到的敲击声为什么就能认为是桌子传来而不是空气传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 , 就能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 。在接着的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等因素的实验中 , 把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给予简要的介绍 , 就会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 , 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在初中物理中 ,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热功率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等实验 ,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 , 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 , 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 , 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 , 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 , 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转换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 , 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 , 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 , 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 。譬如 , 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 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 , 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 , 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 , 从而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教学时不妨设计一问:为什么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 , 还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 , 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 , 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 , 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四、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 。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 , 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 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 , 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 。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 , 借助于看得见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 , 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实验中 , 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 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 , 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 , 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 。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 。五、图象法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 , 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 , 很直观 。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 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中 , 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 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 , 具有独特之处 。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 , 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 。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 , 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 , 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六、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 。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 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 , 抓住主要因素 , 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 , 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 。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 杠杆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杠杆在使用时 , 由于受到力的作用 , 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形变 , 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时的形变忽略不计 , 这里我们就把杠杆经过理想化的处理 , 认为它无形变 , 视为一个硬棒 , 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时不被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 , 顺利地得出杠杆平衡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