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悟空八戒真的存在他们确实去西天取经

前言:昨天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三位去西天取过经的高僧:玄奘法师、悟空法师和高僧八戒,很多读者以为是胡编乱造,其实,历史上确有其人,三位高僧的故事怎样附会在一起,这有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篇简短文章说不明白,长篇大论,读者又没耐心看 。这次以玄奘法师为线索,争取用最简短文字把大体意思叙述明白 。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这几乎无争议 。
玄奘法师俗名陈祎,是中学语文课本“陈太丘与友期”中那位“陈太丘”的后代,陈家是儒学世家,玄奘法师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读书 。玄奘法师的哥哥在隋朝开皇年间出家为僧,玄奘受哥哥的影响,也出了家 。隋唐之际,玄奘法师走了大半个中国,遍访高僧,钻研佛学理论 。
【唐僧悟空八戒真的存在他们确实去西天取经】他在钻研佛理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佛经翻译混乱,各派学说分歧,玄奘法师心中很迷惑 。他刻苦学习外语,准备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访真经 。
此时隋朝灭亡,唐朝建立,他向唐太宗提出去天竺取经,未获批准,于是他偷渡出境 。在瓜洲,他遇到胡人石盘陀,石盘陀是玄奘西行路上收的第一位弟子,石盘陀给了玄奘很大帮助,后来却起了异心,离开了玄奘 。
玄奘从今新疆境内,经中亚诸国,历时近两年,行程十万余里,终于达到天竺 。
玄奘法师在天竺游学十几年,四十一岁时,他携带佛像、舍利和众多佛教经卷归国,唐太宗李世民亲派大臣迎接 。长安城轰动,男女老幼争相出迎 。
李世民劝玄奘法师还俗入仕,玄奘法师拒绝 。此后十几年,他专心在大慈恩寺等寺院翻译佛经 。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法师圆寂,唐高宗罢朝三日,以示悼念 。
玄奘法师去世以后,他的弟子著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这部传记之中,已经有些经节有意迎合佛教的神秘感 。
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传诵 。
民间传闻天然有夸大和虚构的倾向,玄奘法师一路经行的国家对大部分人来说闻所未闻,虽然玄奘法师著有《大唐西域记》,对他一路上经过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方位、物产、风位人情、故事传说都有叙述,但是普通大众几人读过他的书?就是读过,也是一头雾水 。大约在晚唐时,出现了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部书中,虚构的成分已经大于真实的成分 。
(现在见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宋元刻本,故事很短,内容简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找来读读 。)
以下是这本书的目次:


从这个目次可以看出,这本书已经具备《西游记》故事的雏形了,书中除了唐僧,还有个猴行者 。人们猜测,玄奘弟子石盘陀是个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佛教中又有神猴的故事,于是演变出“猴行者”这个角色 。
宋元明时期,唐僧取经的故事继续流传,人物和情节更进一步丰富,猪八戒、沙僧出现在故事之中 。明代时,吴承恩著成《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基本定型 。
《西游记》中,不是唐僧一人取经,而是有一个四人取经小组,唐僧担任组长,组员依次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
唐僧的原型是玄奘法师,这不必说了 。
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前面说到的“猴行者” 。在《诗话》之中,猴行者没名字,在《西游记》中,猴行者的名字叫孙悟空,“孙”是由“猴”演变而来,“悟空”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悟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的原名是车奉朝,是一员武将 。唐玄宗天宝年间,罽宾国遣使入长安,表示愿意归附唐朝 。唐玄宗盛情款待罽宾国使者 。第二年,罽宾使者归国,唐玄宗派使团相送,车奉朝年轻力壮,武艺高强,奉命护送使团 。归国途中,车奉朝身患重病,只得留在罽宾养病 。他发誓,如果病愈,愿出家为僧 。后来他的病好了,他就在罽宾国出家为僧,跟着师父游历罽宾、天竺等地 。几年后,他思乡心切,带着一批舍利和佛经归国,走到龟兹,龟兹王盛情挽留他 。他就在龟兹住下来,他在龟兹生活三十多年,唐德宗年间回到长安,此时,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父母亲人俱已亡故 。他回到长安,寺院里翻译带回的佛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