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蔬菜栽培,经常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作物病害的常见病状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
(1)变色作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如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出现褪绿和黄化;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红或紫红,呈现红叶;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现花叶等 。

温室蔬菜栽培,经常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文章插图
(2)坏死作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破坏而死亡 。作物发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 。病斑可以发生在作物的根、茎、果实等多个部位 。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紫斑等,以褐斑较多 。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等 。
(3)腐烂作物病组织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水分流出而腐烂 。如根腐、茎腐、果腐和穗腐等 。
(4)萎蔫作物全部枝叶或部分枝叶出现失水状态而凋萎下垂 。可分为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 。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缺水或高温时过分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叶片、顶部嫩茎失去膨压而表现萎垂,若及时供水,植株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病原物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和影响水分输送,引起叶片凋萎、枯黄,造成黄萎、枯萎,或植物迅速萎蔫而叶片仍呈绿色的称为青枯,这种萎蔫大多不能恢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
(5)畸形作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 。常见的有:全株节间缩短、分蘖增多,病株比健株矮小,称矮缩,如水稻普通矮缩病等;作物病株比健株生长得特别细长,称徒长,如水稻恶苗病等;局部病组织细胞发育不平衡,常见于叶面上高低不平的,称皱缩;作物根、茎或叶片上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称疣肿,如玉米疣黑粉病等 。
温室蔬菜栽培,经常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细菌性病害是不同于真菌性病害的另一类植物病害,在温室蔬菜作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经常发生、为害比较严重的有瓜类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等,茄果类青枯病、疮痂病、溃疡病、软腐病、髓部坏死症等 。此外,番茄细菌性斑疹病、辣(甜)椒细菌性叶斑病等也时有发生 。
在豆科类蔬菜上,菜豆细菌性疫病发生极为普遍,为害严重,菜豆细菌性早疫病也时常发生 。
细菌性病害,几乎全为土传性病害,在防治上应严格实行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
此外细菌性病害又不同于土传真菌性病害,植株一旦染病,多是整株感染,且病情发展迅速,很快致死 。因此要注意随时观察,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清除深埋,防止其散发病菌,传染其他植株 。同时要对尚未表现症状的全温室内的作物立即喷药预防和治疗 。
在化学防治上,对细菌性病害用药,长期以来,多用农用链霉素、可杀得、甲霜铜、DTM等 。笔者发现,由于长期使用此类药品,多数细菌性病害已经对其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再用这类药品进行防治,效果差,已经难以控制病菌的为害与发展 。应该改用氯霉素(每15千克水加入150万~200万单位),或氟派酸600倍液,或天达诺杀1000倍液,或康地蕾得500倍液,或23%络铵铜400~500倍液等灌根或喷洒防治,每3~5天喷洒1次,连续2~3次,其防治效果良好 。
温室蔬菜栽培,经常发生的土传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在节能温室中栽培的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已经发现的病害有100多种,经常发生、为害比较严重的有50余种,在这些病害当中,除黄瓜霜霉病等极少数病害是借助气流和人们的农事活动从温室外面传入外,而绝大多数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病毒性病害,例如在温室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为严重的瓜类、茄果、豆类灰霉病、疫病、根腐病等众多病害及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病害,其病菌都是在土壤中或借助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这些病害的初次侵染,几乎都是来自温室内的土壤!所以说:是否能够预防和控制住土传病害,是节能温室蔬菜栽培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