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大唐灾星安禄山如何成为唐玄宗的宠儿

安禄山 , 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 , 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 传》中 。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安禄山是直接把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拖入衰败深渊的元凶 。
多年来 , 人们对于唐玄宗时代之“盛 世”的解说倾注了很高的热情 。如果考察安禄山的一步步发迹到走上叛乱之路 , 对于透析天宝盛世的景况尤其是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现状 , 会很有意义 。安 禄山自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出生 , 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55岁时被自己信任的部下和儿子安庆绪合谋杀死 。纵观他的一生 , 在13岁以前是一个漂泊 的孤儿 。大约从15岁开始到30岁 , 他混迹在边疆地区 , 是一个不太安分的商人 。
网络配图
【揭大唐灾星安禄山如何成为唐玄宗的宠儿】他从30岁步入军旅 , 仅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 。在进入军队最初 的十年当中 , 即安禄山39岁前 , 他的仕途与人生道路也有过波折起伏 。他曾两次死里逃生 , 却最终东山再起 。刚刚步入40岁门槛的那年(天宝元年)正月初一 ,  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最高军事统帅—&mdash 。
平卢军节度使 。在此后的十几年中 , 他飞黄腾达 。在唐朝严格按照“循资 格”的任官体制下 , 创造了在和平年代中边疆番帅仕途腾达的神话 。他42岁时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治今北京);45岁 , 加兼御史大夫;46岁 , 即天宝七年 (748) , 朝廷赐之铁券 , 加实封三百户 , 柳城郡开国公;48岁(天宝九年五月)赐爵东平郡王 , 此举开创唐朝将帅封王的先例 。天宝十年二月 , 也就是他49 岁的时候 , 又兼河东节度使 。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 。自40到49岁 , 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 , 所获得的荣耀与君宠达 到顶峰 。从50岁开始 , 有迹象表明他开始一步步策划变乱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起兵叛乱 , 第二年称大燕雄武皇帝 , 55岁的那年的春节被杀 。
安 禄山在政治上的一步步崛起以及他在边疆的卓绝“战功” , 无疑是建构唐玄宗盛世的重要内容 。即使是安禄山在唐玄宗时期发动的叛乱 , 长期以来也被史家视为天宝 盛世败落的标杆 。历史从来无法接受假设 , 但是 , 如果安禄山的叛乱没有发生或者这场叛乱不是由安禄山发动 , 后人在解读天宝盛世时 , 又该从何处着墨 , 又该因何 人落笔呢?这里 , 我们不妨重新粗线条地梳理安禄山一生的几个阶段 , 对无法假设的历史轨迹做一个摹写 , 至于按照历史的逻辑和理性探究安禄山的政治发迹 , 就留 待历史研究者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吧 。
网络配图
少孤生活与第一次人生转折
历 史上 , 安禄山的身世虽然留有很多疑问 , 但他的出身还是清楚的 。《旧唐书》说他是“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 。本无姓氏 , 名轧荦山 。母阿史德氏 , 亦突厥巫师 , 以卜 为业 。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 , 遂以名之 。少孤 , 随母在突厥中” 。荣新江教授经过研究 , 说安禄山是出身昭武九姓(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粟特人 。粟特是一个擅 长经商的民族 。粟特人在经营商业的过程中 , 足迹遍布整个古代欧亚大陆 , “他们穿梭往来于粟特本土、西域城邦绿洲诸国、草原游牧汗国和中原王朝之间 。”(荣 新江:《安禄山和种族与宗教信仰》 , 载《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史学卷》)安禄山之母阿史德是个突厥姓氏的巫婆 , 她是向轧荦山祈祷 , 神应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