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生前两大谜团难倒了国人上千年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 。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⒊剃潘?椋?诮ò苍?辏?垂??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 。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
网络配图
曹操因此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夺徐州诛灭吕布,战官渡大败袁绍,逐步统一了中原的广大地区,官拜丞相,封魏王,加九锡,成就了一番霸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曹操生前有两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世人
对于一代枭雄曹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一部《三国演义》将其描绘成了大奸大恶的代表,而且影响深远 。相比之下,与他同时代的许邵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来形容更显客观 。
曹操的一生可谓是戎马倥偬、刀光剑影,历经无数次的征战杀伐,最终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
然而,曹操生前有两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世人:一是手握天下生杀予夺大权为何不称帝?二是喜欢拥有天下美女为何不娶蔡文姬?
先说说大权在握的曹操为何不称帝?
其实,当时由于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越来越严密,使汉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 。此时的曹操可以说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他完全可以轻松地废掉小皇帝并取而代之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 。不久,汉献帝又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 。
网络配图
曹操为何不称帝?
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就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 。那么,曹操为什么自己不称帝呢?这其中大概有六个主要原因:
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其一,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东汉末年,汉室衰落,天下大乱,但朝纲伦常依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等理念依然是当时的价值标准,何进、董卓等把持朝政后都不敢贸然称帝 。
【揭秘:曹操生前两大谜团难倒了国人上千年】曹操虽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军阀的雄才大略,但依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他争夺权力、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一直以朝廷的名义进行,以天子的名义兴师问罪,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取得道义上的支持 。
其二,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
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其三,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这场大戏继续演下去 。
其四,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
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
其五,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曹操已六十五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其实,此时的曹操称不称帝只是一个名号的问题,天子的诏令由他口授,官员的任命由他授意,朝廷的政策由他决定,“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何必去计较“皇帝”这个称号呢?曹操在《述志令》中说:“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意思是自己做到宰相已经非常尊贵,已经非常满足了,也就没有必要去公然登基称帝了 。如果真的做了皇帝,反而会让刘备、孙权抓住把柄,陷自己于被动,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一定要这个皇帝的名号,那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吧,所以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曹操的确是为自己的儿子称帝做好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