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看脸的时代,以及当时最淡定的帅哥谢鲲

魏晋政府所奉行的选官制度为脱胎于两汉察举制的九品中正制 , 该制度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看脸、看家世、看声望 。
因此 , 这一时期涌现出的美男子特别多:潘安、夏侯玄、嵇康、卫玠、王濛……个个都是帅名远播的翩翩绝世佳公子 。并不是说这一时期盛产美男子 , 而是这一时期的美男子受的关注度高 , 得以留名青史 。
下面掰一掰大帅哥谢鲲的故事 。
谢鲲是儒学大师谢衡的儿子 。因为在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中 , 许多如窦武、刘淑、陈蕃、李膺之类的硕儒和饱学之士死于非命 , 儒学遭受到了空前打击 。进入了魏、西晋 , 时局也未能好转 , 参与政治的名士仍旧祸事连连 , 蔡邕、孔融、弥衡等人惨遭权贵杀害 , 张华、裴頠、陆机等一大批名士更是丧生于“八王之乱”中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士人们开始疏远朝廷、淡漠政治 , 由儒入玄 , 为全身远祸 , 或纵酒为乐、迷醉自己;或清谈玄理、忽悠别人;或高洁自持、蛰伏隐退 。
玄学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 并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 。玄学的兴起 , 是华夏民族迎来的继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精神史上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在这个时期 , 士人清谈成风 , 标榜玄虚 , 谁要不谈玄言谁就被边缘化 , 谁要不谈玄言谁就被士人群体所排斥 。
谢鲲虽是在儒家经典里浸泡大的 , 但看到儒学不吃香 , 就改弦易辙 , 转学玄学 。谢鲲实在是个天才 , 居然一学就上路了 。玄学那一套理论、那一套作派、那一种放荡不羁、那一种忘情物外 , 甚至清谈、弹琴、啸歌 , 无不学得有模有样 , 俨然“竹林七贤”的翻版 。
“竹林七贤”的后人王衍、嵇绍等人都对他的玄学家风范感觉惊异 。
要说 , 谢鲲的洒脱乃是真洒脱 , 有一次 , 有人故意在长沙王司马乂跟前恶意中伤谢鲲 , 说谢鲲的坏话 , 司马乂听信了馋言 , 命人将谢鲲抓来 , 二话不说 , 啪啪啪啪 , 拎鞭子就抽 。谢鲲表现得极其淡漠 , 也不申辩 , 解衣就罚 , 爱抽就抽 , 仿佛那身体只是一副与自己毫不相关的皮囊 , 没有半点忤逆的神色 。司马乂越打越犯嘀咕:怎么会这样?不会是我冤枉了他吧?这样想着 , 打不下去了 , 丢掉了鞭子 , 把他放了 。
既已得释放 , 谢鲲也不道谢 , 脸上也没有庆幸和高兴的表情 , 从容起身 , 穿好衣服 , 飘然而去 。
谢鲲这种潇洒飘逸、放任旷达的作风传到东海王司马越的耳里 , 东海王司马越大为激赏 , 认为他是个高人 , 将其辟为王府里的官员 。谢鲲在王府工作的时间并不长 , 因家僮犯罪受到了牵连 , 官职丢了 。
认识他的名士 , 如王玄、阮修等人 , 纷纷为谢鲲抱不平 , 异口同声 , 叹恨不已 。谢鲲却跟没事人一样 , 坐在家门口 , 鼓琴清歌 , 洋洋自得 , 压根就不把丢官弃职之事放在心上 。由此 , 谢鲲的名声也就更高了 , 远近名士莫不膺服其高远豁达的态度 。
谢鲲的邻家高氏有一女儿 , 长得娇美动人 , 谢鲲心生爱慕 , 就想方设法找机会去勾搭 。哪知此女性情刚烈 , 痛恨窃玉偷香之类的恶行 , 她正在机杼前织布 , 面对帅哥谢鲲的挑逗 , 奋起手中的梭子用力猛掷 , 谢鲲闪避不及 , 被击中面门 , 满嘴鲜血 , 更惨的是 , 随着鲜血吐出的 , 还有两只大门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