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孟子职业观年薪300万克黄金也辞职

孔子的理想是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而他的间接传人孟轲,也怀着与祖师爷孔子同样的梦想,游走于列国之间,想找一个理想的老板,成为一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经理 。
然而,先秦不是一个适合孔孟学说施展的时代,孟子和孔子一样,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孟子一直处在求职和跳槽的循环运动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孟老师对职场有什么感想,他对自己的职业持什么态度,其待遇又如何,我们不妨来聊聊 。
年薪状况:任齐国国卿时年入或相当于300万克黄金但不贪恋
孟轲老师年入如何?《孟子·公孙丑章句下》披露,他老人家在齐国当国卿的时候,年薪是10万钟粟 。这是个什么概念?孟老师是在齐国工作,我们还是以齐国的经济情况来作为核算基础吧 。根据《管子》的记载,在春秋时期,齐国一百亩田的粮食产量为二十钟粟,那么,十万钟粟相当于50万亩耕地一年的粮食产量 。
网络配图
考虑到战国时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提高,那么,十万钟粟至少也相当于十万亩以上耕地一年的粮食收成 。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十万亩以上田地的收成,就算过去的一亩地的实际面积不如如今,那也是相当可观的收入 。
且从当时的购买力来计算孟老师的年入,《管子》又记载:十钟粟可交换成一镒黄金,一镒相当于二十两或者二十四两 。十万钟粟就是二十万两或二十四万两黄金 。先秦时期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4克到16克之间,十万钟粟至少相当于300万克黄金,如今的黄金价格为每克300多元人民币,那么十万钟粟相当于9亿元!战国时期的黄金价格不可与今日相提并论,那么还是《管子》的记载,一镒黄金可供一百辆战车及其驾驶员一宿的费用,孟轲老师一年的收入可供一百万辆军车一宿的费用!
《管子》讲的是春秋时期的事但此书成于战国时代,而孟子是拿的战国时候的薪水,以上计算还是有合理之处,孟老师的年薪按照当今的购买力,可能不少于一亿元 。
不过,孟老师不是那种贪恋眼前待遇的世俗之徒,他在齐国拿了几年高薪水,可是老板对他的策划没什么兴趣,重大决策时总把孟老师晾在一边,尤其在攻打燕国的决策上,主张和平的孟老师一向反对用武,雇佣方和被雇佣方犹如鸡同鸭讲,于是,讲究浩然正气的孟老师辞职 。
孟子年薪曾被削减九成
齐王也觉得蛮愧疚的,既然不能用孟老师的策划,那就把孟老师当大师养起来吧,他托人向孟老师转达了自己的建议:孟老师,您还是别走了,既然辞掉行政职务,那我给你一个教育头衔,给你在国都的黄金地段建一个学院,让您讲学,年薪一万钟粟,好不好?“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 。”
网络配图
从十万钟粟唰地一下降到一万钟粟,降薪九成!这不只是欺负孟子,简直是欺负文化 。
孟老师气不打一处来,说:“我辞掉年薪十万钟粟的工作,却来做年薪一万钟粟的工作,我有毛病吗?贪财也不是这么贪的,坚决不干!”
孟子的生气,主要是为理想不能实现,同时也是为齐王不长脑子的乌龙做法 。
没见过这么不长脑子的老板,人家辞职了,你就客客气气打发人家走,既体面又客气,却用一份年薪只有原来十分之一的工作来挽留人家,这种情商和智商真的不适合在齐国混 。
对薪水的态度:该拿的再多也拿 不该拿的一盒饭也不要
孟老师周游列国,没有固定职业,但待遇高得吓人,这引起了某些人士的不满 。据《孟子·滕文公章句下》记载,有个叫彭更的先生就对孟老师发难了:孟老师,您这些年在外面走动,光是马车就有几十辆,简直是一个大车队,后面还跟着几百学生,这么大张旗鼓地在各大诸侯国之间活动,不免也太嚣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