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是什么?解读夜叉一词的由来

导读:我们常用母夜叉这个词来形容脾气火爆的女性 。但是细说起来 , “夜叉”究竟是什么 , 很少有人能够解释清楚 。其实关于夜叉这个词 , 最早来源于印度 , 其中大有典故 。
【夜叉是什么?解读夜叉一词的由来】在古印度神话中 , 夜叉是半神 , 有关其来源 , 说法不一 。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 , 夜叉与罗刹同时由梵天脚掌生出 , 但双方通常相互敌对 。夜叉与害人的罗刹不同 , 对人类持友善态度 , 因而称为“真诚者” 。夜叉形象多变 , 有时被描述为迅速、怖人的武士 , 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女性夜叉被描绘为带有快乐的圆脸和丰满的乳房与臀部的美丽年轻女子 。
网络配图
夜叉国 , 指的是唐朝时东西伯利亚的楚科奇半岛上的夜叉国 , 从来没和唐朝接触过 。以唐贞观十四年 , 三译而来朝贡 , 唐朝人从流鬼国朝贡的使者的随从那里得知流鬼国北面有个夜叉国 。
夜叉的几种含义
夜叉是梵文“Yaksa”的译音 , 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轻捷”、“勇健” 。若从音译上来看 , 它又被译成“药叉”、“阅叉”、“夜乞叉”等 。其有如下意义:
佛教天龙八部神众之一 。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 。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 , 性格凶悍、迅猛 , 相貌令人生;母贫父富 , 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 , 即吃人也护法 , 是佛教的护法神 。
夜叉鬼 , 阴间独有的鬼怪生物 , 是民间传说里阴间的鬼差 , 全身皆黑 , 有些画里的夜叉的头部如驼峰状 , 无发 , 手持铁叉 , 面狰狞可怖 。
比喻丑恶凶暴的人 。
佛教里的夜叉
“夜叉”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 , 在其中是指一类半神 , 财神俱毗罗的侍从 , 守护其在吉罗娑山的园林和山中的财富 。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 , 夜叉与罗刹同时为生主补罗底耶所生 , 或生于大梵天的脚掌 , 双方通常相互敌对 。佛教所说 , “夜叉”为北天王毗沙门的眷属 , 为天龙八部众之一 。
网络配图
有关其来源 , 说法不一 。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 , 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 , 双方通常相互敌对 。夜叉与罗刹不同 , 对人类持友善态度 , 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 , 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注》:“夜叉有三种 , 一在地 , 二在虚空 , 三天夜叉也 。地夜叉但以财施 , 故不能飞空 , 天夜叉以车马施 , 故能飞行 。”
夜叉八大将
毗沙门天王管领夜叉八大将以护众生界 。大日经疏五曰:‘次于北门当置毗沙门天王 , 于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 , 译曰宝贤 。二名布噜那跋陀罗 , 译曰满贤 。三名半枳迦 , 旧曰散支 。四名沙多祁里 。五名醯摩嚩多 , 即是住雪山者 。六名毗洒迦 。七名阿吒嚩迦 。八名半遮罗 。'
夜叉的故事
夜叉是八部众的第三类 , 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 。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 , 以威势恼害人 , 或守护正法 , 属于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