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伪满洲国建立内幕:曾获23个国家的先后承认

导读:伪满是“九一八”事变的产物 。发动事变的日本关东军为了长期统治中国东北,派遣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在天津策动“便衣队暴动”,将隐居于此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带到长春,拥立为“满洲国”执政,宣示这个伪政权正式建立 。在伪满成立的1932年3月,其“外交总长”谢介石便向日、美、英、法、德、意、苏等17个国家发出通告,希望建立外交关系 。但除了日本于6月宣布承认伪满外,其他国家都没有积极回应 。美国更在此前发表声明,宣布不承认任何违反《国际联盟盟约》和巴黎公约的行为 。
日本当局分析局势后认为,只有使伪满政权获得国际承认,才能开展对外贸易,有效地攫取利益 。而伪满获得承认的前提,则是中国政府的事实承认或国际联盟的承认 。但在1933年2月,国际联盟以44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决议,肯定中国对东北拥有主权,不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粉碎了日本的美梦 。
唯一投了反对票的日本随后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以示抗议,并将精力转向诱使中国在事实上承认伪满上来 。1934年2月,当中日双方就华北与东北通邮问题展开谈判时,日方便试图通过使伪满邮票进入关内造成承认的假象 。但中方已经识破了日方的阴谋,对此寸土不让,不仅拒绝邮票上出现“满洲邮政”字样、不允许加盖“满洲国”邮戳,在票面上也不许印有溥仪头像等“不适当的花纹” 。直到1935年1月,双方才谈妥使用仅有“邮政”二字的特殊邮票实施通邮 。学者何辉庆评价,“双方之上级决策单位察觉,邮票在主权的承认上有超乎他们想象的效力” 。
1934年3月,德国采访人员恩斯特·柯德士乘坐西伯利亚特快列车横跨苏联,来到中国东北,采访由“执政”登基为“满洲帝国皇帝”的溥仪 。这位第三次临朝称制的皇帝面对柯德士“您如何对待除了日本还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承认满洲国这个问题?”时,回答是“我们首先要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国家”,彷徨无措的心态跃然纸上 。
来自萨尔瓦多的承认
出乎预料的是,溥仪接受柯德士采访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邦交国自己送上了门 。这个国家并不在伪满曾经谋求承认的17个国家之列,也不是日本的睦邻友邦,而是一个遥远的北美洲小国萨尔瓦多 。
1934年5月21日,萨尔瓦多驻日本东京总领事葛伦沙通知伪满唯一的“驻外公使”丁士源,该国已在3月3日宣布承认“满洲帝国” 。消息传开,中国各界一片抗议,国民政府外交部为此致电国际联盟,要求针对萨尔瓦多这一行为予以制裁 。究其原因,有人认为,这是萨尔瓦多军人总统马丁内斯对其1932年上台以来一直得不到美国承认的“报复”,也有人认为是这位奉行神秘主义的国家领袖又一次听从“上天安排”的任意妄为罢了 。对当时的日本和伪满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自然备加奉承,连萨尔瓦多运来出售的咖啡,都由伪满外交部的官员亲自包装和推销 。伪满外交官宋淇涵回忆,“大家笑着说:各国都像这样来承认,外交部员变为洋商店员了” 。溥仪也因此对萨尔瓦多产生了特别的好感 。相传,1941年10月,他曾经试图联系萨尔瓦多使团,随其逃离东北,摆脱日本人的控制 。事实真伪姑且不论,这也确实是溥仪最后的机会——两个月之后,萨尔瓦多就宣布加入同盟国,再也不向伪满派遣使节了 。
德国直到中日开战才承认伪满
20世纪30年代,日本、德国、意大利的关系日益亲密,日本一直希望德国和意大利能够承认伪满政权,但进展却非常迟缓,德国对此的态度尤其令日本不满 。其实,从第一次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起,德国对中国的贸易总额就已经超过日本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1931年,德国对华贸易总额为3.57亿马克,是对日贸易总额1.74亿马克的两倍 。同时,相比大力发展本国工业的日本,中国更是德国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 。而且,自国民政府宣布统一中国大陆之后,其军队建设采取“以德为师”的策略,不仅聘请德国军官作为军事顾问协助训练部队,还购买了大批德式武器装备 。对此,当时的德国银行总裁施佩尔总结为“德国的失业问题,可以通过对华贸易出口获得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