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背后的的真相:晋国公卿斗争白热化( 二 )


赵武是日后三分晋室、位列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先祖 , 如果他的生母曾经有过不堪的过去 , 对赵国王室而言恐怕是极不情愿的事情 。为避先祖之讳 , 达到褒扬祖先、塑造政权合法性的目的 , 韩、赵两国史官恐怕都会在国君的授意下为真实的家族往事“涂脂抹粉” 。再加上战国时又十分崇尚侠义之风 , 程婴、公孙杵臼、韩厥这样的忠义之士更易于被人接受而广为流传 , 从而迅速掩盖了原本寂寂无奇的史实 。太史公蒙冤受宫刑 , 二十年忍辱负重 , 对忠臣蒙冤昭雪、奸臣难逃天道轮回的故事估计也是青睐有加 , 以至于即便出现文意前后矛盾的失误 , 也要将其收录在内 。所爱者不仅仅是它的“奇” , 更是其中展现出的忠肝义胆、快意恩仇 。之后 , 汉人刘向又将其全篇纳入了《说苑·复恩》及《新序·节士》等篇 , 在儒林中广为流传 , 并成为元杂剧创作的最初范本 。此外 , 《左传》对屠岸贾也全无记载 , 如果他确是晋国政坛上翻云覆雨的权臣 , 又如何会在史料中全无着墨呢?而且晋国政权历来由赵、韩、士、栾、、中行等世家大族轮流执掌 , 升擢有序 , 断不会突然出现像屠氏这样一个全无身世背景的弄臣 。再者 , 晋国地位最高的大臣是中军元帅 , 其它六军将、佐则相继次之 , 屠岸贾区区一个司寇又如何能调动军中诸将攻杀赵氏?因此 , 有学者指出 , 屠岸贾可能只是太史公为成一家之言、服务于忠奸斗争主题而虚构的人物 。既然如此 , 谁才是铲除赵氏的“幕后黑手”?
细查史料发现 , 晋国后期 , 公卿争权的斗争渐入白热化 , 、中行、智、范等名门望族也和赵氏一样 , 在权力斗争中惨遭灭门之祸 。赵氏一门自赵盾之后 , 势力发展极其迅速 , 俨然有凌驾于众卿之上的趋势 , 除赵盾之子赵朔任职为卿外 , 赵同、赵括及赵婴分别任职中军大夫和下军大夫;晋宣公十二年赵朔去世后 , 赵同、赵括皆升任为卿 , 赵穿之子赵旃也被任为卿职 。赵氏一门三卿 , 加上能力颇强的赵婴 , 其势力在晋国诸卿中首屈一指 , 自然招致其他家族的敌意 。《左传》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在赵庄姬向景公告发赵同、赵括谋反时 , “栾、为徵”——栾、两大家族均是极为重要的证人和预谋者 。赵婴在遭到驱逐时曾称“我在 , 故栾氏不作;我亡 , 吾二昆其忧哉” , 已预见到栾氏对赵氏权力地位的觊觎 。但赵同和赵括均不以为意 , 最终给栾氏最杰出的政治家、晋国当时的执政卿——栾书以可乘之机 。
栾书 , 谥号“栾武子” , 是晋国后期有名的权臣与能臣 。栾氏是姬姓旁支 , 与晋国国君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晋景公三年 , 晋楚之战 , “赵朔将下军 , 栾书佐之” , 自此栾书开始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 。九年后 , 栾书已升任中军元帅 , 开始执掌晋国政权 。这在晋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 自然也会遭到晋国其它诸将的非议 , 这促使栾书急于在国内政治上打压对手 , 建立威信 。栾氏与赵氏的矛盾由来已久 。在晋楚为争夺对郑国的控制权而发生的之战中 , 多数将佐包括栾书 , 鉴于楚人北上势头正劲 , 不欲与楚争锋 , 但赵同、赵括却力主克敌 。其时 , 同、括尚未为卿 , 却敢于在对楚问题上公开拂逆众卿之意 , 显然是骄横得过分了 。赵氏就此埋下了与诸卿分立的隐患 。晋景公十五年 , 为与楚争夺郑、蔡二国 , 赵同与赵括再次主战 , 与众将佐对立 , 赵氏在政治上也日益陷入孤立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