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真实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

20世纪初,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摧残下奄奄一息,量华汉之地,结异国之欢心 。我们可以想象,西域几乎完全脱离其政治势力覆盖范围,也就是这时候,一批又一批的敦煌文物和西域文物被列强盗墓者疯狂地盗取,成为中国研究西域文化学者的切肤之痛 。
而这批盗墓者中,臭名最为昭著的无疑是英籍犹太人斯坦因,他在西方被称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而这样的伟大,却建立在中华文明累累伤痕之上,他将大批埋藏在黄沙之下的珍贵文物无所顾忌运回英国,却丝毫不受良心的拷问 。
网络配图
不过,也是因为他,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的尼雅遗址重现天日,甚至有人猜测,斯坦因发现的尼雅遗址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至此,精绝国终于在世人面前解开了她厚厚面纱中薄如蝉翼的一层 。
据《汉书·西域传》所载,精绝国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今民丰县往北20公里处),是一个只有3360人的小城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丝路南线咽喉之地,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 。史书还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 。从文寥寥数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 。东汉后期,中原军阀混战,东汉王朝无力经营西域,西域诸国开始大兼并,精绝国被日益强大的鄯善国(即楼兰古国)所灭 。后来,受魏晋王朝节制 。公元3世纪后,精绝国消失 。公元3世纪以后,精绝国突然消失了,斯坦因的发现又使精绝国惊现于世 。
然而,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它为何被埋没于滚滚黄沙之中?为什么璀璨的绿洲变成了死亡的废墟?为此,历史学家们既困惑不解又争论不休 。许多人认为,尼雅之所以被废弃埋没于沙海之中,是因为尼雅肆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至使水源枯竭,风沙肆虐,绿洲消失,最终被淹没于茫茫沙海之下 。事实真的如此吗?这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接着说斯坦因的故事,1900年1月,斯坦因率领探险队来到了尼亚绿洲(今民丰县往北20公里处) 。这里有一个叫做尼雅巴扎的城市,许多人就生活在那里,尼雅巴扎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特别,但意思却非常简单,就是尼雅河上的集市 。当时,一个名叫伊普拉欣的当地人引起了斯坦因的注意 。伊普拉欣从北方沙漠里带回来的两块写有字迹的木板 。这些书写木板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木简 。斯坦因很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是用一种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字——佉卢文书写的 。
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1~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 。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 。到了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才发现了佉卢文的奥秘 。
网络配图
斯坦因的这一发现无缝是惊人的,他怀疑佉卢文在沙漠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很可能是沙漠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王国曾经存在的证明 。那么,如果斯坦因的猜测成立,这又是个什么样的王国呢?
在当地人作为向导的情况下,斯坦因顺利到达了伊普拉欣发现文物的地方 。斯坦因进入尼雅的第一天清晨,斯坦因走出寒冷的帐篷,缓步来到一个小小的台地的斜坡上时,立刻就捡到3块他梦魅以求的木版文书 。而且仅在这一天里,他就获得了几百片木版文书,超过了以前人们所知的这类文书的总和,简直是天大的收获,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这令斯坦因喜出望外,兴奋地像个小孩子一般在这片文明的土地上狂欢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