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耳熟能详的《清明上河图》居然这么命运多舛( 四 )


(五)四次入宫受宠
真本《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 。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钤印题跋 。后被毕沅购得 。毕沅(1730—1797年),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进士 。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 。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 。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 。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 。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
(六)宣统皇帝偷运出宫
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这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 。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 。溥仪不同于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 。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 。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
走下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 。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 。《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十三年四个月的岁月 。长春伪皇宫的缉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 。“缉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缉熙”二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然而溥仪认为,“缉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缉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朝大业 。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缘由,无不是为《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三天的时间打理行装 。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 。十三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 。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 。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 。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住了三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 。溥仪又在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溥仪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 。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