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的演化过程:府兵是由哪些人所组成的?


坊府并提,坊的制度怎样?“坊”“防”二字通用,《通典》卷一七一载,魏有孔城防,北周有通洛防 。《元和郡县志》载北周有会宁防,《太平寰宇记》防作坊,魏时更有“六坊”的名目 。《隋书·食货志》云:“六坊之众,从武帝而西者,不能万人,余皆北徙 。”又云:“文宣受禅,多所创革 。六坊之内徙者,更加简练,每一人必当百人,任其临阵必死,然后取之,谓:百保鲜卑 。”坊必为一地方防守的兵卒,并且是鲜卑人多,胡化汉人后来虽有,尚属例外 。
六坊和六镇的制度,想必相仿,六坊也许为六镇演变而来 。不过坊和镇,到后来仍然有点分别 。《元和郡县志》“会州”条云:“周武帝保定二年废州,改为会宁坊,隋开皇元年改防为镇 。”差异之点,恐怕只是等级问题,至多也是固定和行动的分别 。《魏书》卷一八《广阳王深传》云:“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间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当时人物忻慕为之 。及太和在历,仆射李冲,当官任事,凉州土人,恶免厮役,丰沛旧门,仍防边戍 。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 。”从移防与作镇对照看,意义便易于明白 。

又坊府两名词连用,府和镇也可以通称 。《北齐书》卷二三《魏兰根传》:“缘边诸镇,控摄长远 。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 。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 。……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人任次叙,一准其旧” 。“府户”二字,最可注意 。镇民和“府户”混称,府兵的起源,与镇兵,显然有关系;下面仍当论及 。

此外“府”和“军”也有关联 。西魏之制,府统于军,上面已经述及;但此制亦不始于西魏,北魏太祖即已有之 。《魏书》卷五八《杨椿传》:“自太祖平中山,多置军府,以相威慑 。凡有八军,各配兵五千,食禄主师,军各四六人 。”军府的组织,不曾详述;当日八军分为多少府,已不可知 。不过镇统于军(参看上引《广阳王深传》)和府统于军,都是早有的一种制度并不开始于西魏 。
府兵的前身
北魏的“府户”,可说是府兵的前身 。“府户”组成分子,有为中原强宗子弟,有为鲜卑高门子弟,任务在防戍边镇,而事业无异世袭 。世袭为镇兵根本原则,而镇兵破坏亦源于此 。《魏书·广阳王深传》:“丰沛旧门,仍防边戍 。自非得罪,当时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主推迁,不过军主 。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多逃胡乡 。乃竣边兵之格,镇人浮游在外者,皆听流兵捉之,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 。”这是广阳王述北魏镇叛乱的原因 。镇兵破坏,自然免不了掺杂其他因素,然而府户世执兵役没有机会升迁恐怕是北镇将卒离心的主因 。不过府户世执兵役,为的要使镇兵土著,当日北方各镇,地广人稀,北人只乐南徙,便不得不简选亲戚,配以高门子弟,作一种劝奖 。有时还征发中原强宗子弟作镇,自然也希望他们成为土著百姓 。还有一个原因:像《广阳王深传》提到“皇始以移防为重”一事,移防虽有流动性质,然而移防之后,仍旧希望防守者成为土著,使国家没有外寇危险,又没有供给烦劳 。作镇可说是变相的屯田,但比屯田为有组织;或防或移,也比较活动 。
府兵制度诞生
镇兵制度破坏,便改置州县 。州县理民,在战乱时期军事调度诸多不便,于是府兵制度发生 。最初太祖平中山,多设军府,性质如何,已不可考 。专从府统于军的制度立论,当日的府应即后日府兵的起源,此点只能志疑,仍待例证 。至于西魏府兵制度,正是救镇制度之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