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渡我,佛不渡我 我自渡 什么意思?

佛不渡我 我自渡魔 这句话完整是什么?出处?

我自渡我,佛不渡我 我自渡 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佛不渡我 我自渡魔 这句话完整是“佛不渡我,我自成魔,若不自渡,小心苦陷” 。出自《妙法莲华经》 。
译文:佛度有缘,我若信佛则是我与佛有缘,佛必渡我 。佛非在我心外,佛,就是觉悟,是宇宙人生之真相,是宇宙人生之根本法 。我人既在宇宙之中,于是佛其实藏于我之心中,即曰自性 。自性是佛 。破迷开悟,最终见佛,即是见悟自己的本性 。
佛在我心,佛即我之本心,非是他人外加于我者 。不要排斥佛这个概念,视同于自身,还有什么不相信,不接受呢 。
我若勉力求取佛缘,即是自信,亦是信佛 。于是最终能至佛国,觉性宇宙人生真相,成就佛果,解脱苦厄 。若有一时不能成就者,则生善道,常有佛缘,终必成就 。不是佛渡不渡我的问题,是自己渡不渡自己 。
我若勉力求取佛缘,即是自信,亦是信佛 。于是最终能至佛国,觉性宇宙人生真相,成就佛果,解脱苦厄 。若有一时不能成就者,则生善道,常有佛缘,终必成就 。
扩展资料:
《妙法莲华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 。
《法华经》二十八品共八万余字,初学者如果没有看阅古德的注疏,仅仅读诵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体脉络的 。由于此经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因而使读诵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对经文呈现的重要思想也无法深刻领会 。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法华经》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 。由之而来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 。
第二、本经流通分共有十六品,不但流通品目比其他经文多,且按本迹二门的分法而有两个流通分,失去往常序、正、流通三分法的一般次序,使读诵者无法清楚把握《法华经》全体的格局 。
有鉴于此,笔者从《法华经》会三归一、开迹显本的要旨出发,对本经的基本架构作一大略概括,按品分科,显明重点,使读诵此经者对法华经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真正悟解佛说这部经典的一乘妙意,契入佛陀出世的本怀,达到学有所获,修有所证的目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妙法莲华经
佛若渡我,我必成佛,佛不渡我,我自成魔 。这话是在哪本书上的?
我自渡我,佛不渡我 我自渡 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若不自渡,小心苦陷”----回复“佛不渡我,我自成魔”
答:
佛度有缘 。我若信佛则是我与佛有缘,佛必渡我 。
佛非在我心外 。佛,就是觉悟,是宇宙人生之真相,是宇宙人生之根本法 。我人既在宇宙之中,于是佛其实藏于我之心中,即曰自性 。自性是佛 。破迷开悟,最终见佛,即是见悟自己的本性 。
佛在我心,佛即我之本心,非是他人外加于我者 。不要排斥佛这个概念,视同于自身,还有什么不相信,不接受呢 。
我若勉力求取佛缘,即是自信,亦是信佛 。于是最终能至佛国,觉性宇宙人生真相,成就佛果,解脱苦厄 。若有一时不能成就者,则生善道,常有佛缘,终必成就 。
所以,第一句话的答案是:不是佛渡不渡我的问题 。是自己渡不渡自己 。
第二句,如果自己不度自己,即我不自求觉悟,甘愿迷糊度日,那结果到底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