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的含义,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是什么?我国的宗教政策又包括那些内容?

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的含义,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文章插图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1949年9月29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 。195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法通则》、《教育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告法》等法律还规定:公民不分宗教信仰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团体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公民不分宗教信仰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各民族人民都要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公民在就业上不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广告、商标不得含有对民族、宗教歧视性内容 。1994年1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以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同年2月,中国政府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尊重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外国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国宗教界进行的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在中国,任何人、任何团体,包括任何宗教,都应当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这与联合国人权文书和公约的有关内容是一致的 。国家在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要坚决打击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活动,以及各种不属于宗教范围的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迷信活动 。邪教不是宗教 。通俗来说,你有信教的权利,也有不信教的权利;你有信这个教的权利,也有信那个教的权利;你有这个时候信教的权利,也有那个时候不信教的权利 。(随时退教)
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的含义,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文章插图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指: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简单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这就是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政策 。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1949年9月29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 。195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