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得罪刘备一事证明赵云竟不属蜀国核心

《三国演义》里各种关于忠义的故事和描写让我们印象深刻 , 但是所谓的义罗贯中也进行了一些批评甚至批判 , 因为这个义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带来义气之害 。比如说刘备为关羽报仇 , 竟然置国家大局于不顾 , 反映出忠义观念的内在矛盾 。关羽守荆州是刘备很难走出去的一个怪圈 , 刘备在这里头的处理也有问题 。荆州可以说是守汉的核心利益 , 吴国老想着讨还 , 曹操也想着打荆州 , 刘备则要保荆州 , 都是为了让荆州而斗 。那么派谁守荆州呢?刘备想找一个最放心最有本事的人 , 当然只能是关羽 。但是没想到关羽有刚愎自用的一面 , 有不顾大局的一面 , 不仅害了自己 , 也把刘备置于最尴尬的境地 。
网络配图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 , 关羽是不能守荆州的 , 他守荆州是诸葛亮一直很担忧的事情 , 因为关羽容易破坏统一战线 , 当吴国要把女儿嫁给关羽的儿子时 , 他把人家痛骂一顿 , 破坏吴蜀联盟 , 所以最后吕蒙白衣渡江 , 关羽被杀 , 令刘备悲痛欲绝 。刘备与关羽 ,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 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 大哥一定要报这个仇 , 如果不报这个仇 , 刘备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刘备走上后来夷陵兵败这个悲剧的结局跟关羽也是有关系的 , 因为二弟置国家大局于不顾 , 反映出关羽忠义观念的这种内在的矛盾 。
网络配图

【不惜得罪刘备一事证明赵云竟不属蜀国核心】刘备重义气 , 讲信用 , 守盟誓 , 是符合民间价值观的 , 因为为关羽的兄弟之义报仇 , 却有愧于对国家的使命 。刘备把国家的命运跟哥们义气和兄弟之情绑在一起不加区别 , 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国家 , 思路过于极端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 刘备执意要为关羽张飞报仇 , 赵云劝说“国贼乃曹操 , 非孙权也 。今曹丕篡汉 , 神人共怒 。陛下可早图关中 , 屯兵渭河上流 , 以讨凶逆 , 则关东义士 , 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 , 兵势一交 , 岂能骤解” , 并提出“汉贼之仇 , 公也;兄弟之仇 , 私也 。愿以天下为重” 。赵云在这个时候不惜得罪刘备说了这么一段话 , 因为他不是那个核心里面的 , 但是他说这句话完全是出于公心 。然而刘备竟然回答“朕不为弟报仇 , 虽有万里江山 , 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 , 下令起兵伐吴 。
网络配图

不光是赵云劝 , 诸葛亮也劝 , 学士秦宓也劝“陛下舍万乘之躯 , 而徇小义 , 古人所不取也 。愿陛下思之 。”但刘备还是完全颠倒了大义和小义 , 最后一意孤行 , 走向了悲剧 。赵云之劝 , 境界很高 , 但是刘备不听 , 诸葛亮劝他也不听 , 这是刘备和蜀国的悲剧 , 也是公私矛盾和忠义矛盾的悲剧 , 是大义与大忠不能有机统一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