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组,求几种岩石的描述

茅台镇如何发现大型恐龙足迹群?

自流井组,求几种岩石的描述

文章插图
庞大的体型、强壮的四肢……时光倒流到侏罗纪,蜥脚类恐龙曾是地球上最大的统治者 。8月10日,中美德足迹考察队宣布,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侏罗纪早期地层发现了大规模恐龙足迹群 。这个恐龙足迹群是由一群蜥脚类恐龙在不同时段留下,是我国侏罗纪早期规模最大的蜥脚类足迹群 。
酒业工地挖出恐龙足迹群
蜥脚类恐龙是目前已知陆地上出现过的体型最巨大生物,包括许多知名的属,如雷龙、腕龙、梁龙等 。其特点是小型头部、长颈部、长尾巴及粗壮的四肢 。目前已知最大的蜥脚类恐龙是双腔龙,体长约40至58米,而大型肉食恐龙霸王龙身长也仅13米左右 。
此次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群位于茅台镇赤水河畔的钓鱼台酒业厂内,面积约350平方米,恐龙足迹至少250个,其中97个组成可辨认行迹,153个无明显行迹 。足迹点所在地层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距今约1.8亿至1.9亿年前 。
2013年夏,茅台镇赤水河畔的钓鱼台酒业公司在建设制酒车间时,考虑到后侧边坡地带岩层不够牢固,便对边坡进行清理 。清理至下部半米时发现一个完整的岩石平面,质地坚硬,有许多凹凸和深浅不一的印痕 。2017年夏,该公司员工看到贵州习水恐龙足迹的报道后,认为后山的凹坑可能是某种足迹,于是多方联系专家,对比相关信息 。
“我看到这位员工提供的照片后非常激动,这些足迹是典型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恐龙所留,这些足迹是非常罕见的 。”邢立达回忆道,“该地恐龙行迹的间距非常狭窄,爪痕迹较长,这是典型的早期蜥脚类行迹特征,也与中国西南,如云南禄丰等地发现的此类骨骼化石相吻合 。”邢立达随后两次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前往考察 。
发现足迹是“偶然中的偶然”
“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岩地层在国内出露偏少,因此侏罗纪早期的恐龙足迹尤其难得 。”邢立达告诉采访人员 。
这次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偶然” 。“碰巧挖掘开层面,暴露出岩石平面,碰巧这里当时是水边,碰巧有恐龙走过,碰巧保存下足迹 。”邢立达用了好几个“碰巧”形容这批足迹的发现 。
在对恐龙足迹点岩石层面上独特的微生物席构造进行研究后,中国地质大学汤冬杰副教授认为,微生物席构造表明钓鱼台化石点很可能处于半干旱状态 。该推断与世界上侏罗纪早期的其他恐龙足迹证据一致,即早侏罗世的蜥脚类足迹通常与半干旱环境相关 。在这种环境中,区域内可能存在重要的水源地,才能吸引恐龙来到此地,并在湿软的地面留下足迹 。
求几种岩石的描述?
自流井组,求几种岩石的描述

文章插图
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沉积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 。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含钙的遇盐酸会起泡,因此一般以其颜色命名分类,如会绿色板岩、黑色板岩、钙质板岩等 。
泥灰岩:介于粘土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过渡类型沉积岩 。由粘土和碳酸盐微粒组成 。呈微粒状或泥状结构,一般粒径小于0.01毫米 。与粘土岩的区别是滴稀盐酸后产生气泡,与石灰岩的区别是气泡处有暗色泥质物出现 。常分布在石灰岩与粘土岩之间的过渡地带,呈薄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石灰岩或粘土岩层之间 。工业上可作为水泥原料和建筑石料 。
叠层石灰岩:(stromatolitic limestone)是一种具叠层构造的石灰岩 。叠层在平面上是水平层状或呈波状起伏,更常见的是向上凸起;在剖面上则呈大小不一的馒头状或相互平行的掌状体,亦可出现球状体 。内部则具平行的细纹层 。它形成于蓝绿藻的群体中 。蓝绿藻丝状体能分泌出胶状黏液,捕获各种漂移的灰泥球粒,形成富屑纹层(又称暗层) 。然后藻细胞生长,分布在富屑纹层的表面,形成富藻纹层(又称亮层) 。如此一再重复便形成叠层构造 。若构成纹层的成分是白云石则称叠层白云岩 。中国震旦纪地层中有大量的叠层石 。叠层石常指示潮汐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