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坚持北伐曹魏:但却为何屡屡失败呢?

诸葛亮可谓三国时期的神奇人物 , 能掐会算无所不能 。但为何会在争讨曹魏这件事上屡战屡败呢?
网络配图

东汉末年 , 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 , 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政权发动了五次战争 。公元234年在渭水五丈原 , 与曹魏大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僵持不下 。诸葛亮准备屯田 , 与曹魏进行持久战 , 但因积劳成疾 , 病逝于五丈原 , 至此历时6年之久的五次北伐宣告结束 。而一直以来对于诸葛亮其发动北伐的真正目的众说纷纭 , 充斥各种猜测和分析 。有的说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报答刘备 , 完成光复汉室的遗愿;有的说是为了加强个人集权;甚至有人说这是诸葛亮想代汉称帝 。
且让我们看看三国的实力对比:曹魏占据中原 , 刘备割巴蜀 , 孙权尽有江东之地 , 三国鼎立 , 战争不息 。当时魏:户663423 , 人口4432881;蜀国:户28万 , 人口94万 , 带甲将士102000;吏4万;东吴:户52万 , 人口230万 , 吏32000 , 兵23万 。可以看出 , 蜀汉的人口大概是魏国的五分之一 , 是吴国的二分之一 , 吴国和蜀国加起来是魏国的三分之二 。从实力上看 , 当时蜀汉应该是最为弱小的国家 。作为治世能臣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天下形势 , 对北伐的成功的可能性应该一清二楚 , 但为什么他一再坚持北伐 , 其中的真相是什么呢?
网络配图

其实蜀汉政权自建立之初就存在几个不同的实力集团 , 刘备为首的荆襄集团 , 本地益州士族 , 原东周军集团 。而刘备其实作为一个外来者 , 强势摆平各种势力后 , 根本矛盾并未消除 。也就是说蜀汉内部绝不是铁板一块 , 而是在强力领导者之下各方势力不得不合在一起 。刘备在时 , 以他的威望尚能保持内部团结 , 刘备伐吴丧师 , 很快病逝 , 蜀汉内部矛盾就开始显露出来 。
刘备死前托孤 , 有诸葛亮和李严二人 , 诸葛亮是荆襄集团的首脑 , 李严是益州集团的代表 。刘备死后各种势力都蠢蠢欲动 , 蜀国各个集团都想扩大自己的权力 , 甚至局部发生了叛乱 。而诸葛亮为了迅速弱化内部矛盾 , 不得不把矛头指向外部 , 诸葛亮权衡之后只能做出北伐曹魏的决定 。毕竟这个目标绝对是正确的 , 但是北伐的决定让诸葛亮从此走上了悲凉的后半生 。虽然通过政治手腕将益州势力领头人李严贬为庶民 , 荆襄集团掌控的蜀汉 , 诸葛亮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诸葛亮的权势变大 , 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微妙 。诸葛亮对于北伐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最终病逝于军前 。他死后刘禅甚至禁止百姓对诸葛亮的一切纪念活动 , 可想而知刘禅当时的心理状态 。
【诸葛亮坚持北伐曹魏:但却为何屡屡失败呢?】网络配图

所以诸葛亮发动北伐实在是无奈之举 , 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统一内部的矛盾 , 并通过时间逐步消化利益纷争 , 保证政局的稳定 。可是形式比人强 , 诸葛亮死后 , 荆襄集团也就此失去了对蜀汉政权的控制 , 蜀国人才凋零最终被曹魏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