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清朝的康乾盛世有着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思想钳制
尽管在康熙晚年发生过《南山集》案 , 但对反清思想 , 康熙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 , 不少著作例如僧函可的《千山诗集》、顾炎武“违碍之处触目皆是”的《顾炎武诗文集》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都陆续结集出版 , 同为晚明清初著名学者以及在其著作《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激烈批判清朝统治者的黄宗羲 , 在康熙时代也逐渐称清朝为“国朝”和清朝的统治为“王道” , 晚年的黄宗羲一改“太平有策莫轻题”之初衷 , 书中称清朝为“圣朝”、“国朝” , 称康熙帝为“圣天子” , 称清军为“王师” , 甚或一改《明夷待访录》之用中性干支纪年而采用清朝正朔 。以至有学者指出 , 进入康熙年间 , 江南大部分儒士态度逐渐转变 , 放弃了反清斗争并且承认清朝统治的合法性 , 正如周学军在《明清江南儒士群体的历史变动》一文中 , 经过对江南知识分子对清态度变化的分析 , 从而指出到康熙朝以后 , 江南“大部分儒士则逐渐放弃了反清斗争 , 转而承认统治的合法性 , 民族斗争渐趋回归社会批判运动 。
生态灾害
康乾时期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 , 导致巨大的人口压力 , 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趋严峻 。当时人们通过围湖造田和为围河造田 , 来开拓更多的耕地 , 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害 , 毁塘、填沟、截河、占用河道造田、与水争地 , 成为全国性的问题 , 这不仅摧毁了本就脆弱的水利设施 , 而且酿成了更大的生态灾难 。还有因为种植方式的问题 , 正在引发大规模的水土流失 , 导致了乾隆年间出现大范围的江河湖堰淤塞 。当时清人汪士铎也感慨到环境破坏带来的灾害 。东南沿海一带 , 本就是地少人多 , 在人口剧增之后 , 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趋严峻 , 开始重新走上明朝末期的发展老路 。在富庶的江南平原地区 , 如杭嘉湖一带 , 也已经是生态崩溃 。
康熙年间 , 黄河十年九灾 , 黄水所到之处 , 人民流离失所 , 妻离子散 , 当时的徐州籍状元李蟠写了一首《流民叹》 。老百姓是“卖儿博一饱 , 欲食那得食?最苦是生离 , 死别亦顷刻 。山东礼仪乡 , 宁死不为贼 。青齐九点烟 , 忽化为鬼国!”而当官的呢:“百万发金钱 , 千艏资稼穑 。司牧者谁子?充囊营货殖!”对此极不公平的现象 , 李蟠大声责问道:“谁实秉国钧?毋乃民之螣!”
贫富差距
康乾盛世对于上层社会生活来说是豪奢 。而底层的人民来说则是普遍贫困 。当时的中国官员对于吃饭十分奢侈 , 每天吃几顿饭 , 每顿都有许多道荤菜 , 而大众则是吃糠咽菜 。
马戛尔尼来访中国时 , 他在中国所见到的房子 , 只有两种 , 一种是大富之家 , 一种是贫寒人家 , “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 , 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 。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装饰的房子 , 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 。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 。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 , 是他们见过的国家中最厉害的 。
毁誉参半
马戛尔尼组团访华、并且记下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他对当时的中国有褒有贬 , 毁誉参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