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豪的会计情结:王安石曾巩等都善于理财

宋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 。也是一位匆匆过客、转眼即逝 。宋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对政治、经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交子的广泛使用,为宋朝工商业的繁荣、经济和文化的超常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动力 。经济基础的坚实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带动了宋代文化事业的超常发展,宋代的文学艺术盛况空前,宋词更是独具魅力、独领风骚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支优秀的文学家队伍异军突起,这支队伍以唐宋八大家的优秀代表为首,他们不仅文采出众,而且个个精通会计,善于理财,这是宋代文豪与其他历代文人不同的地方,在历史上留下了优美、动人、奇特的篇章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中国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世称临川先生 。庆历二年进士第四名及第 。王安石担任官吏后,力主变法革新,深得宋神宗和封建士大夫的信任 。熙宁二年,他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从此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改革 。王安石认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只有发展生产、节约支出,才能做好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 。在实施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当务之急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在发展经济和促进农业生产方面,实施了《均输法》,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建立了《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行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实行了《青苗法》,使广大农民能够“赴时趋事”,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采用了《农田水利法》使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良田,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王安石的变法图强措施的实施,宋朝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景象,正当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初见成效、逐渐走向成功之时,他的经济改革也开始面临厄运 。由于变法触及了当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开始施加压力,最后变法不得不停止,王安石也不得不辞去宰相职务,闲居江宁府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素养和政治才能出类拔萃,而其理财的理念和能力与文学水平和政治才能相比,更是毫不逊色 。
曾巩(公元1019-1083年),字子固,南丰(今江西)人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考中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以散文见长,也能诗 。《宋史 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而自成一家” 。曾巩不仅文采出众,对会计也是非常精通的,他曾写《经费议》一文,论述了量人为出、开源节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宋神宗看后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曾巩把节用作为理财之要,目前谈论财政者,都未注意到这个问题” 。(中国史籍精华译丛,黄河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2页)曾巩认为“用之有节,则天下虽贫,其富易致也;用之无节,则天下虽富,其贫易致也 。”曾巩在议论经费时,不是空洞地进行说教,而是采用了因素分析法,对景德、皇佑和治平三朝费用开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景德户七百三十万,垦田一百七十万顷;皇佑户一千九十万 。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治平户一千二百九十万,垦田四百三十万顷 。天下岁入皇佑、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万亿以上 。景德官一万余员,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有余,其总三万四千员 。景德郊费六百万,皇佑一千二百万 。治平一千三十万 。以二者校之,官之众一倍于景德,校之费亦一倍于景德 。”曾巩作为一个文学家,其在会计上的造诣也很不一般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二》,曾巩:《议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