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已亡,孙皓凭什么还对皇帝司马炎口出狂言?



【吴国已亡,孙皓凭什么还对皇帝司马炎口出狂言?】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 字仲达 , 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 。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 , 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 , 多次征伐有功 , 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 , 辞郡公和殊礼 , 葬于首阳山 。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 , 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 , 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 庙号高祖 。
其实司马家从司马懿开始就完全掌握曹魏政权了 , 可是司马懿毕竟是四代托孤重臣 , 他篡位则一定会留下千古骂名 , 死后也无颜见曹魏主公 。到了司马昭更是“司马之心 , 人尽皆知” , 可惜司马昭因中风突然死亡 , 要不然这开国皇帝肯定是司马昭 。到了司马炎 , 这篡位之事只是个时间问题 , 这天下一定是他司马家的 。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 , 在父亲死后 , 不光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 , 还继承了父亲篡位的心愿 。从司马懿杀曹爽 , 司马昭杀曹髦就可以肯定他们都是为后面的司马家篡位做铺垫 。司马炎在得到司马昭的晋王爵位后 , 就开始谋划篡位之事 。司马炎手握军权 , 手下亲信自然不少 , 有些还位居高位 。为了不动用武力 , 让魏帝曹奂自动让位 , 司马炎让那些亲信不停地劝说曹奂让位 , 还说了很多利害关系 。曹奂自知司马家的势力 , 又有曹髦的前车之鉴 , 最终决定让位 。
曹奂下诏书 , 内容是司马家辅佐历代皇帝 , 功劳颇大 , 这皇位早就应该是司马家的 , 这也是老天爷的安排 , 司马炎不要推辞 , 请接受皇位 。司马炎心里非常高兴 , 但还是做足戏份 , 就假装推辞 , 不愿接受 。司马炎的心腹更是率领百官劝说司马炎接受皇位 , 司马炎只好接受 。司马炎如愿的坐上皇帝宝座 , 建国西晋 , 封曹奂为陈留王 。之后的几年 , 讨伐吴国 , 吴国灭 , 统一天下 , 历史上也再无蜀、魏、吴三国 。孙皓 , 吴国在他的手上被灭了国 , 但是当孙皓面对晋国皇帝司马炎时 , 居然还敢口出狂言 , 声称自己在吴国也同样设了一个位置给司马炎 , 等待着有朝一日 , 当吴国灭了晋国 , 便将那个位置赐予司马炎 。孙皓凭借什么资本敢于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呢?
从正史中纵观孙皓的性格 , 可以说对他既感到可恨 , 但同时又何尝不为他感到可叹呢!本来是一个好好的有为青年 , 励志君主 , 奈何却沦为贼人 , 不务正业 , 不求上进 。从贤明之主君顷刻之间变为地狱使者 , 两者的差别之大 , 真是让人无所适从 。假设孙皓从未转变过 , 他一直能够施行良政 , 任用贤臣 , 宽待百姓 , 那么吴国也未尝一定会输于晋国 , 两者相争 , 鹿死谁手不到最后一刻又何尝能够得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