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和议早已达成:匈奴为何仍不放苏武归国

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乏”,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分,至少可以达到立言的效果 。《汉书》里,大汉的使节苏武、张胜、常惠都是好人,而匈奴一边都是恶棍和奸贼 。这是后人在读《苏武传》时很容易产生的感情效果 。《汉书》的编纂者班固,也正是带着这个目的对有关苏武、匈奴的史料加以处理的 。
而事实上,苏武到匈奴出使时,正值汉匈战争最激烈的第一阶段刚刚结束 。新即位的匈奴单于想用缓兵之计改善与汉朝的关系,争取时间巩固内部,所以就主动提出双方互相释放扣押在己处的外交使节 。当时,汉武帝很痛快地答应了 。为什么呢?这里边就有玄机 。而且,这个派苏武出使的时机,从后来的结果看,是非常险恶的,也是苏武被扣押在匈奴长达19年的最根本原因 。因为,汉武帝当时正在策划一次对于匈奴的攻击,而且是规模空前的一次攻击,目的就是要把匈奴彻底消灭 。
而这次攻击的大背景,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战争——汉匈百年战争 。匈奴是漠北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在中原的春秋战国时代,匈奴还没有成大气候,与中原国家也没有大的交手记录 。那时,北方的晋(后来是赵)、燕等国,主要对手是山戎;西方的泰国,面对的西戎也呈一盘散沙的状态 。秦朝统一天下后,着力扩张,四面出击,其中,对北面用兵最狠 。秦始皇派蒙恬带精兵30万,携带当时最先进的复合兵器——弩机,把匈奴的部落驱赶出了其世代栖息的河套一鄂尔多斯一带,并在那里设郡筑城镇守 。失去了水草肥美的家园,匈奴人只好在大草原里漂泊流浪 。但到后来,匈奴出现了轻骑兵大军团战术,这种战术的精髓,就是人(智慧)、马(速度)、弓箭(远程杀伤)合一,呈现出强大的机动性和杀伤力 。
靠着这一当时世上最强的战术,匈奴的大英雄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所有的骑射民族,并组建了多达30万的人、马、箭主力兵团 。凭借此,匈奴迅速重新占据了河套故地,并伸出“右臂”,降服了西域各国,将当时占据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赶到中亚养骆驼去了;又伸出“左臂”,消灭东胡,一直打到兴安岭以南 。然后,匈奴双臂合拢,准备拥抱中原,却发现新兴的汉朝十分难缠 。汉初,因为打楚汉战争而民穷财尽,所以,高、吕、文、景四朝,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用美色和奢侈品满足匈奴上层,延缓战端,同时,在国内不断积极备战 。匈奴多次犯边掳掠,汉军都只是严防要塞、坚壁清野而已 。
因为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到武帝时,汉朝国力大增,军队实力也得到迅猛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名将卫青、霍去病在汉武帝的授意下,连续对匈奴发动了不计成本和伤亡的攻击 。卫青夺取河套鄂尔多斯,霍去病占据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大门 。而且,从霍去病开始,汉军开始对匈奴境内的人口采取了犁庭扫穴式的攻击,也就是开始了对非战斗人员的灭绝式杀掠 。匈奴没有办法在漠南立足,只好全部避往漠北,等待时机反扑 。而汉武帝这边几次派兵到漠北,结果连匈奴的人影都没见到 。于是,汉武帝开始使用外交手段,企图以派使节交涉的方式,侦察匈奴的虚实,搜集北方的气候与地理情报 。到苏武出使前夜,武帝已经掌握了匈奴的虚实和位置,准备动手了 。
还有一个微观的背景,就是汉不光在打击匈奴,促使匈奴人大批来降,像昆邪王、休屠王以及后来武帝的托孤重臣金日磾一样,其实,当时还有大批的汉人也混杂在匈奴人中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武出使到了匈奴,而且,其副使张胜等还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此举导致两国外交形势急剧恶化 。在屠刀面前,张胜投降,苏武不屈被扣 。两国就此事件展开激烈交涉 。恰在这时,不按牌理出牌的武帝,突然发动了对匈奴的新一轮攻势 。当时,霍去病已经早殇,武帝任命了新统帅李广利 。此人是武帝新宠李夫人的哥哥,是新得势的国舅 。卫青当时还健在,但因为卫子夫已经失宠,大将军卫青只能负责东、西、南三面的战线,不再参与对匈奴的作战了 。李广利的军事水平并不次于卫青,但他的战绩却远不如后者 。因为,当时汉的军事潜力和后勤供给能力,都已经远远不如卫、霍统率兵马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