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后果法的内容及应用,自然辩证法的论文,多找几篇( 三 )


第二种意义上的不景气恰恰是就自然辩证法的自主发展而言的 。从自然辩证法事业所承担的三大任务来看,自主发展意味着发展有关的学科,但有关的学科发展得不如人意 。
首先一个问题并没有解决:自然辩证法事业应重点发展哪些学科?很多人的想法是:当然是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
前面说过,自然辩证法根本不是一个学科,如何把它当学科发展呢?一个科学共同体在一个范式之下作累积性工作,才能推动学科的发展,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学科中,既没有范式,又没有累积性,许多人在创体系,建范式,表明还处在前科学阶段 。
许多人是把事业当成了学科,这样的误会的一个后果是力图将处在事业之中的所有项目都纳入一个框架之内,这样形成的学科支离破碎,无统一性,谈不上进步 。
自然辩证法不是一个学科,而是几个学科的简称,这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公认 。教委把它改成“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把它改成“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把它改成“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 。
我相信,自然辩证法事业应重点发展哪些学科的问题可以回答了: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应该是自然辩证法事业大力发展的四大学科 。
这四大学科的发展情况如下: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自然辩证法界实际上已形成了两个群体,一个是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哲学群体,另一个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社会学群体 。两个群体间存在着一种事实上的分工:哲学群体大体关注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含技术哲学)和科学思想史问题,而社会学群体则大体关注科学社会史、科学社会学以及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问题 。自然辩证法事业的老一代大多属于哲学群体,但现在,老一代大部分转向搞科学技术社会学,年轻一代进入社会学群体远远多于进入哲学群体,从实力上讲,社会学将越来越强过哲学 。
社会学研究注重实证,有现实意义,也容易出成果 。哲学研究要求知识背景和思辨能力,出成果慢,而且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干哲学的越来越少,干社会学的越来越多,这是必然规律,很正常 。
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工作做得不少,但没有科学哲学那样多,因为社会学最终要研究具体问题,光介绍理论没有用 。最近几年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论文大多做社会学的,开拓了许多新园地 。科学史研究中,当代的、中国的、社会史的研究越来越多 。
科学哲学过去介绍得多,独立的研究问题相对说少一些,没有自己成独到体系的思想理论,原因是缺少历史训练 。既不能从哲学史上汲取思想养料,又不能自己搞出一个科学史上的重大案例分析,当然只能学习、领会当代科学哲学家的思想 。技术哲学的介绍和研究似乎才刚刚起步 。
自然哲学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自然观研究方式:辩证法原理加现代科学事例 。西方和中国自然哲学史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自然哲学是形而上学(即纯哲学)味道最浓的一个学科,没有哲学史的背景,几乎无法论理 。因为纯哲学的问题既高深又最通俗,任何人都觉得自己能发表点意见:例如关于宇宙、关于物质、关于时空等等,在这个领域中的业余爱好者最多 。
科学哲学未能取得独立的发展源于历史的缺乏,自然哲学未能取得范式也源于历史的缺乏,科学史和哲学史没有受到重视 。科学哲学的几乎所有名著都有翻译或介绍,波普尔、库恩一时家喻户晓,但继萨顿以来科学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人物亚里山大·柯瓦雷少有人知,他的著作直到最近才有所介绍(《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第12期发了第一篇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