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此非谕旨内容:却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雍正三年(1725年)九月 , 都统拉锡奉雍正帝之命前往杭州抓捕年羹尧 , 事后他密报相关情形:
年羹尧见将军(指杭州将军)衙门大堂是我在坐 , 毫无惧色 , 往前一站说:我不够请安 , 想打听安 。等语 。说着跪下了 。我说:尔打听安亦极不配 。伊当即面呈怒色 。我说:尔跪下听旨 。遂将谕旨交给巡抚福敏宣读 。伊一声未吭 。
可惜报告中对谕旨宣读情形语焉不详 。我们现在没有见到雍正帝下令提拿年羹尧的谕旨 , 从史料中也无法判断 , 年羹尧最后到底有没有听到那长长的一声:“钦——此——” 。
今天我们可追问:“钦此”并非圣旨本身的内容 , 清人在宣诏结束时 , 是否真的如今天的影视剧所描述的 , 最后要从口中说出“钦此”二字呢?
宣诏有无“钦此”?
下面看一些雍正朝口传面谕的情形 。
雍正元年五月初四日(1723年6月6日) , 署江苏巡抚何天培上报 , 他于四月十九日在宝应县见到原任江苏巡抚吴存礼 , 传达雍正帝面谕(也就是口头圣旨)的情况:
即传旨面谕:吴存礼将亏空银两作速清楚 , 还与你老体面 , 如不能清楚 , 便不饶你 。吴存礼免冠叩首 , 感激涕零 , 奏奴才蒙主子天恩 , 不即治罪 , 着令清楚亏空银两 , 主子说得狠是 。奴才敢不上紧料理清楚?!当即祗领谢恩 , 回苏讫 。
从上可知 , 将雍正帝的面谕传达后 , 没有“钦此” 。
但更多的是宣诏时有“钦此”的情况 。
雍正十二年五月初八日(1734年6月8日) , 署福建陆路提督阿尔赛上奏 , 水师提督王郡在泉州向他口传上谕的情形:
本年三月初二日面奉上谕:阿尔赛他居心恭敬 , 办事是好的 , 不是不着他保举的人 , 如马召南这样混账的人 , 他保举他 , 将来他必定受保举人之累 。可传旨与他知道 。钦此 。
确有“钦此”二字 , 但细思量 , 就会发现 ,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难题 , 因为我们看到的毕竟是书面的材料 , 而我们已经知道了 , 官员在引述皇帝的谕旨时 , 一般情况下会自动在后面加上“钦此”二字 , 故而不易判断这“钦此”是宣诏官员口中所说 , 还是上奏官员书写奏折时自己所加 。
有时人们可以见到很不一样的宣诏情形 。雍正元年七月初八日(1723年8月8日) , 福建巡抚黄国材上奏 , 六月二十二日 , 福建布政使黄叔琬到福州 , 口传皇帝谕旨:
你到了那里 , 对总督巡抚说:皇上的旨意 , 总督是好总督 , 巡抚是好巡抚 , 但只是操守朕信不过他们 。从前说是有处用钱 , 如今朕的用人行政你是狠知道的 , 那里还有用钱的去处?还有一件 , 他们题的人 , 声名不大好 , 做总督的在用人上存私如何使得?朕已经叫他儿子黄炳写字劝他去了 。你可将这话告诉他们 , 但只是你密密的说 , 不要在众人面前说 。钦此 。
雍正帝特别指出不要在众人面前说 。那么 , 可以想见 , 黄叔琬当着黄国材一个人的面 , 将皇帝的话宣示完毕后 , 还用得着高挑着声音说“钦——此——”吗?应该不会吧 。
必须要说“钦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