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诸葛亮的独子最终战死沙场忠孝两全!

诸葛亮之子何人?蜀汉临危受命的诸葛瞻将军是也 。司马懿之子何人?长子大将军司马师、次子魏国晋王司马昭也 。世人皆知,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是一对老冤家,好不棋鼓相当的对手,孔明与仲达的故事被演绎得出神入化,而他们的血脉后代较量又如何,却少有笔墨探个究竟 。
这或许是因为,彼时诸葛瞻与司马昭已不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不值史书多费笔墨 。但正因如此,本人以为这种“较量”才更具“以史为鉴”参照未来的意义 。
【他是诸葛亮的独子最终战死沙场忠孝两全!】网络配图
想当年,三国成型后的纷争,蜀汉若非有个军事天才诸葛亮,早早灭亡恐怕是件不争的事 。而在三国之中,国力最强的魏国,如果不是后期涌现出个大都督司马懿,即被蜀汉所灭也并非不可能 。正因为孔明与仲达棋逢对手,所以蜀汉与魏国虽长年争战,但还是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对峙局面,这里,除了国力因素外,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统帅能力与军事智慧也起着相当的决定作用 。虽《三国演义》出于“尊刘”主旨在描绘诸葛亮与司马懿之争时多以前者棋高一招而告终,但史实上,前者六出祁山无功而返的结局已经充分说明了一个“均衡”的事实 。即:司马懿即便有输给孔明的地方,也是略逊而已 。否则,就不会有孔明遗恨五丈原的千古憾事发生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较量,从“演义”看,是诸葛亮占先机;历史上看是平手,而从未来看,又是谁敢言勇呢?
这就必须提到他们的后代作为 。司马懿生有两子,大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这对兄弟在司马懿尚未发动剿灭草包大将军曹爽的“政变”之前,就已跟着父亲东挡西杀多年,“街亭之战”就有哥俩很重的身影 。待司马懿政变成功,“政归司马氏”之后、继而司马懿亡时,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已经炙手可热,其权势比其父在时还要显赫 。可以说,司马兄弟从父亲手中接过倾朝野的权柄,并完全控制了魏国的政局 。哥俩在控制政局的作为上,比其父亲还要稳固还要成功 。大哥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官拜晋王,魏国虽未改国号,但究竟是谁家灭下,已是“路人皆知” 。
而此时我们再看看诸葛亮之子的作为 。在司马昭灭蜀汉之前,无论史书还是演义,我们基本上没有看到有关诸葛瞻其人其事的些许记载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诸葛亮之子在父亲死后,近似于“隐士”,是“无为”之“贤达” 。直至司马昭派邓艾入川,兵临成都城下,才有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等人的出场 。而此时的“智慧化身”之后,又是如何展示才华的呢?“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可用“悲壮”两个字概括 。他们先是用“先父的灵牌”吓了敌人一跳,趁乱打个小胜仗 。但敌人一缓过神来,便以区区偷渡阴平的几万人马,杀得诸葛瞻全军片甲不留,可叹诸葛瞻这位“战神”之后,血涌战场,马革裹尸!你不能不称其“忠勇”,但又不能不叹其“何其哀也” 。
网络配图
这时的司马懿儿子在干什么呢?人家还稳坐魏国都城,决胜千里呢 。司马昭只派了两路人马,就将存了四十一年的蜀汉吞没 。两路带军将领邓艾、钟会军事才能均出类拔萃,司马昭单从军事才能跟他们一比,简直弱智白痴,但这两人的命运全部被司马昭牢牢控制,你不能不叹服司马之后的政治道行!
如果将此时人物好有一比,那么,诸葛亮之子只配比待捕之“蝉”,而司马昭手下钟会、邓艾堪比“螳螂”,最大的胜者是“黄雀”司马昭!螳螂捕蝉轻而易举,黄雀在后掌控全面 。三国最终大结局,三国归晋,正是三国都归了司马懿之后这只大黄雀 。司马懿之后的政治作为,可让老爹在九泉之下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