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著名隐士:两个皇帝请其做官遭到拒绝( 二 )


然而 , 林逋不是缨情于好爵之人 , 正如《宋史·林逋传》中所载:“性恬淡好古 , 弗趋荣利” , 他的向往不在仕途 , 更不在富贵 , 人们多次劝他出仕 , 均被他婉拒 , 他说:“吾志之所适 , 非室家也 , 非功名富贵也 , 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对于林逋来说 , 富贵如浮云 , 荣华如尘芥 。晚年时 , 他自造墓于庐侧 , 题诗于墓壁说:“湖上青山对结庐 , 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 , 犹喜曾无封禅书” , 以没有写过御用文章而自诩 , 体现了他不媚权贵、忘怀得失的高贵洁操 , 他的生命与灵魂 , 早已与西湖、孤山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
网络配图
林逋虽然性情率真 , 但并不孤傲 , 虽然隐得彻底 , 但并不偏激 , 他性情温和 , 宽容有度 , 与当时一些高僧和德才兼备的文人士大夫们唱和交往 , 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他经常划着小舟 , 出入古刹 , “逋常泛小艇 , 游西湖诸寺” , 在晨钟暮鼓中与高僧们探讨宇宙人生的精深学问 。杭州数任知府 , 包括薛映、李及等 , 也多次乘船上孤山 , 造访林逋的草庐 , 与他终日清谈 , 乐不知返 。
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许多当时的青年才俊 , 更是不远千里来到孤山 , 拜访他们最尊敬的林逋处士 , 交流心得 , 诗酒流连 , 留下许多优美的唱和之作 。范仲淹在《寄赠林逋处士》一诗中说:“唐虞重逸人 , 束帛降何频 。风俗因君厚 , 文章至老淳” , 表达了他对林逋的敬慕之情 。林逋虽隐居孤山一隅 , 但他德高望重 , 交游甚广 , 志同道合者甚众 , 这说明“孤山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