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的理解,如何理解自然美

如何理解自然美的本质

自然之美的理解,如何理解自然美

文章插图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 。自然美的特征,在于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 。自然性和形式性较好掌握,对于变易性则需要重点理解 。
自然美是天然物质符号的美,它的活跃多变往往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 。一方面,客观的自然事物在变;另一方面,主体的情感也在变,从而主体赋予自然客体的意义也在变,这就必然使得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美的变易性 。
第一,自然事物充满活力 。自然美是活的形象,是生命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和变化的形象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衰朽、死灭和复苏的过程,这种过程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就像应和着宇宙生命的某种秘密旋律,形成富于变化的节奏感,使自然美呈现出变易的特征 。
例:花 。
以“美不自美”对中唐诗美现象作总体把握,是中唐诗歌现象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 。“美不自美”观,是中唐诗歌诸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一个审美原则 。这种诗美观,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中心的意识,标志着儒家伦理诗观在中唐诗美学中的胜利 。“美不自美”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最大极限地张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对自然役使和赋形为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其美学效果是抒情者的心理真实代替了山水对象的客观真实,因此,他们诗中的山水自然,大多有被扭曲了的遭遇,呈现出形意失谐、意象失衡的诗美形态,被强加上哲性化的理解而成为意义的象征 。
从文化角度谈对于设计美的理解
自然之美的理解,如何理解自然美

文章插图
现在社会存在几个大的文化走向—— “西化”和所谓的“现代化”、“全球化”问题,学生受这些东西的影响很大,当然这与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有关系 。我也有这种感觉,就是当不同国家的学生作品放在一起时,我们自己的特点在哪儿?设计最终落实在视觉语言上,视觉语言的表现要靠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淀和艺术的表现,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很多设计作品仅从创意或造型上来看很完美,我们不能说它不好,但是缺乏自己的特色,或者说缺乏具有原创性语言的表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并引领生活 。
关于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让我想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铁路上铺设的枕木,它的排列方式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包括它的大小和承重能力等等,但是这个间距的设置却刚好是人迈出一步的距离,所以总有人在铁路上行走,这样就经常发生事故 。后来把枕木的间距设计成一步半,人在上面走起来就不那么舒服了,这样就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这就是个很巧妙的设计,设计里面除了我们常说的美观、大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实用功能
【自然之美的理解,如何理解自然美】以人为本”应该是设计的最终原则,这正应验了田自秉 先生的观点:设计应该“经济、实用、美观” 。实用这点对于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消费者更看重设计的实用性 。比如刚刚我们在民艺博物馆看到的那把烧水用的水壶,是日照两城文化演化而来的黑陶 。看似简单的一把壶,外形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当我们把水壶反过来的时候,可以看到壶底被设计为凹进去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拢火,水开的就比较快,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节约柴火 。老百姓从来不知道何谓“节约型设计”,但民间的“设计师”们关注生活,早在没有“工业设计”概念的时候,就已经在生活中使用了自己设计的“节约型产品” 。这些优秀的设计恰恰来自于我们所忽视的“民间” 。而且,我们越是深入的了解民间文化,就越能体会到它的博大和深厚 。我们会在民间发现许多巧妙的设计,它的巧妙之处有很多确实是现代人所想象不到的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积淀了太多优秀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 。将中国传统的、民间的文化作为我们设计灵感的源泉,一定会产生更多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包含中国元素的现代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