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花叶病”很常见,青椒“花叶病”该怎么防治?( 三 )


有些农民朋友和农技人员询问,为什么由外地引进的,或从市场上购买的抗病品种,在本地种植后并不抗病,有时甚至与感病品种没有区别?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首先,抗病性是针对某一特定病害的,现在还没有能抵抗各种病害的全能品种 。因此,在引进种子或购买种子之前,应详细了解该品种抗哪种病害 。否则,在当地种植后,因病害种类不同,就可能不抗病 。不仅如此,有的病害是由几种病原引起的,有的病原菌还划分为若干致病性不同的小种,一个抗病品种只能抗某种病原或某些小种 。例如,一个抗病毒病害的品种,有可能只抗烟草花叶病毒而不抗黄瓜花叶病毒,在田间发生后一病毒的条件下,发病就可能相当严重 。
其次,辣椒是一种常异交植物,天然杂交率在10%以上 。抗病品种在继代繁殖过程中,若不遵循良种繁育规程,就可能与感病品种发生天然杂交,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丧失抗病性,不再是原来的抗病品种了 。因而使用抗病品种时,要设置专门的采种田来繁殖种子,并及时地提纯复壮 。
二、栽培防治法
栽培防治法又称农业防治法 。栽培防治的基本原理是铲除病源与虫源,或大大减少其数量;增强植株生活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改变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 。
栽培防治措施大多是农田管理的基本措施,可与常规栽培管理结合进行 。但是栽培防治措施往往有地域局限性,需根据当地农业生态条件选择使用 。有些栽培防治措施单独使用时收效较慢,效果较低,需与其他防治措施配合使用 。主要的栽培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类 。
1.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 辣椒田多年连作会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使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出现连作障害,严重减产 。辣椒的土传病害较多,最严重的是疫病、枯萎病、黄萎病、细菌性青枯病和白绢病等,这些病害的猖獗,都与辣椒连作,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有关 。在陕西线辣椒产区的调查表明,连作3年的椒田,疫病和枯萎病的发病率为25%,连作8年的达80%以上 。棚室中菌核病、灰霉病、猝倒病、立枯病的大发生,也与重茬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提倡辣椒与适宜的作物实行3~4年轮作 。适于作辣椒前茬的作物有禾本科作物(玉米、麦类等)、百合科作物(大葱、洋葱、大蒜)、十字花科作物(大白菜、甘蓝等)以及甘薯、甜菜、豆类等 。茄科作物(番茄、茄子、马铃薯、烟草等)、瓜类(黄瓜、西瓜、甜瓜等)和棉花与辣椒有共同的病害,不宜作辣椒的前后茬 。
不合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与扩散传播,而合理的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水肥和光热的利用效率,发挥作物间的互补作用,改善环境条件,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合理的间作套种抑制病虫害发生的事例很多,例如辣椒与玉米套种,玉米有遮荫和降低田间光 。照强度的作用,能显著减轻辣椒病毒和日烧病,降低烟青虫的蛀果率 。但若田间设计不合理,玉米过度遮荫,将造成辣椒减产 。小麦与辣椒套种,除麦株有遮荫作用外,大量瓢虫还司从小麦迁移到辣椒上,消灭传毒蚜虫 。椒与大蒜、洋葱套种,可减少疫病、枯萎病的发生 。
实行间作套种要因地制宜,不少地方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提高 。陕西线辣椒栽培区近年推广了麦椒套种、玉米大蒜辣椒间作套种,大蒜菠菜辣椒间作套种等模式,取得了成功 。
冬小麦辣椒套种多用3:2式(3行小麦,2行辣椒),4:2式或6:2式条带型种植 。条带宽1.3~1.5米,播种3~6行 小麦,剩余空畦,宽约1米,栽2行辣椒 。小麦在10月上中旬播种,基本苗13万~15万株 。麦收前1个月左右,在预留空畦内犁开两条沟,间距50厘米,沟距麦行50厘米,顺沟栽辣椒苗 。这种套种法麦椒共生期35~40天,正值椒苗生长和花蕾形成的重要阶段,辣椒病毒、蚜虫和叶部病害都显著减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