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用人得失:爱用赵云却长期不用赵云

《三国演义》开始时,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后已经得其三 。然而这个强大的军事核心组合除了对黄巾军有不少胜利,在面对董卓、吕布和曹操等军事集团时,却是败多胜少 。
然而在赤壁及至以后的一系列事件中,诸葛亮运用最多的却不是关羽、张飞,而是赵云 。前往拜风台带赵云,是看中他武艺超群带来的威慑力;选派陪同刘备去东吴相亲,是因为赵云谨慎小心,能依计行事;就连最后从孙夫人那里夺回阿斗,诸葛亮还是用了赵云,因为他原则性强,不怕得罪人 。
诸葛亮多用赵云,一方面是赵云不计较得失,乐于服从安排,又才华横溢 。另一方面,尽管刘备多听从诸葛亮建议,但毕竟众人是效忠刘备 。尤其在刘备的核心团队中,张飞虽然敬重士人,非常尊重诸葛亮,但关羽却自视甚高,并不容易轻易调遣 。在刘备为数不多的大将中,诸葛亮能够自如调动的大将,其实只有赵云 。
网络配图
但即便是诸葛亮,同样未在刘备面前极力提携赵云 。当庞统嫌官小而抱怨,诸葛亮马上向刘备反映,刘备立刻将其升官 。但赵云一则从无埋怨,诸葛亮也从不主动进言提携 。这位名将直到70岁时仍得自告奋勇,请求随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冲杀在作战第一线 。
在孟达被杀、街亭已失的颓败局面中,赵云再次被任命断后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 。他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还不损失一兵一卒 。可叹他一生追随刘备,却从未有机会独当一方 。在三国中人才最为匮乏的蜀国,这是赵云的悲剧,何尝不是刘备的失误 。但诸葛亮却为何不置一词?
从荆州之失看诸葛亮的用人环境
荆州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夺取西川,此后进军中原的最重要战略要地,按理说必须由一员集文韬武略,忠诚谨慎,并充满政治外交智慧和大局观念于一身的大将镇守 。在人才相对匮乏的刘备集团,其实仅有关羽、赵云两个选择 。关羽虽然武艺超群,但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缺乏政治智慧 。
当马超归顺刘备后,已经在荆州镇守的关羽听说刘备夸赞马超,竟然致信刘备,要和从未谋面的马超“单挑” 。这不但是可笑的匹夫之勇,更将国家大事视同儿戏 。显然,关羽其实是向刘备索要地位上的认可,这也是他立足刘备集团的根本 。
网络配图
诸葛亮在自己提出的《隆中对》上,已指出刘备集团发展的核心基石在荆州 。但在刘备邀其入川,让其“自量才委用”时,却错把荆州守将的任命交付给了关羽 。对于这个托付,已经显示出诸葛亮虽然谋略过人,但在识人和用人方面比刘备逊色许多 。刘备只是让关平托书,诸葛亮的过多思考,认为刘备是暗示让关羽留守 。诸葛亮如此考量,多数与他的地位有关系 。
诸葛亮在托付关羽后,一听云长“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的口气,已经意识到关羽在治理荆州的认识上有问题 。然而此时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只得明示关羽以正确的战略 。然而任何战略都要量才而用 。诸葛亮明知关羽性如烈火,为人刚愎,并不适于在荆州这个三国对峙的风口浪尖,但终于还是没有改变主意 。荆州之失,诸葛亮其实要负主要的用人责任 。
【诸葛亮用人得失:爱用赵云却长期不用赵云】诸葛亮用人的局限性
深刻的战略洞察力、高超的外交能力,未能弥补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欠缺 。从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上,刘备时代虽然已经面临人才缺失,蜀国成为三国中最先衰亡的一方,人才最为匮乏是其主要原因 。但这人才匮乏的背后绝不仅仅是荆州之失,白帝城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再未建立起有局面的人才队伍,才是蜀国颓败的根本原因 。